官府

guān fǔ [ guan fu]
注音 ㄍㄨㄢ ㄈ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官府 guānfǔ

(1) 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local authorities

(2) 旧称封建官吏

feudal official

词语解释

  1. 谓政府机关。

    《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唐 柳宗元 《宋清传》:“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的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2. 公家的府库。

    《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唐 韩愈 《路公神道碑铭》:“公之为州,逢水旱,喜贱出与人,岁熟以其得收,常有赢利,故在所人不病飢,而官府畜积。”

  3. 长官;官吏。

    《新唐书·姜謩传》:“ 謩 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不意復见太平官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阎罗》:“忽夜梦至一官署,堂廡宏壮,见有官府衣冠坐於堂上。披览文书,视之,乃先兄 西樵 也。”《红楼梦》第一回:“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

引证解释

⒈ 谓政府机关。

《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唐柳宗元《宋清传》:“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的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⒉ 公家的府库。 《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謁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唐韩愈《路公神道碑铭》:“公之为州,逢水旱,喜贱出与人,岁熟以其得收,常有赢利,故在所人不病飢,而官府畜积。”

⒊ 长官;官吏。

《新唐书·姜謩传》:“謩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不意復见太平官府。’”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阎罗》:“忽夜梦至一官署,堂廡宏壮,见有官府衣冠坐於堂上。披览文书,视之,乃先兄西樵也。”
《红楼梦》第一回:“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

官府的国语词典

官署的总称。

官府的网络释义

官府

  • 官府,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如:《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 官府的翻译

    英语: authorities, feudal official
    法语: Gouvernement

    官府造句

    由于无力反抗,对于官府的不义之举,人们只好装聋作哑。
    我们是一个注重内心封闭的民族,含蓄是完全的美。只是历朝历代,官府的刑法很难保证含蓄的完整进行,至少差人衙役会破坏这种清净。可惜,却更可怜。
    旧社会,地方上的豪绅经常与官府中的坏人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封建官府对百姓的榨取真是诛求无已。
    南霸天依仗官府庇护,诸子百家,鱼肉乡里。
    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林冲屡遭官府迫害,被逼上梁山,扯旗造反。
    豪强地主利用宗法、人身依附关系将宾客、宗人、依附农民等组织成私兵,并利用私兵对抗官府,逃避租税,参与军阀混战。
    考虑战乱之后民力疲敝,官府也组织煮盐,招募流民生产,官府提供生产工具、生产费用;这部分生产的盐将由官府产运销。
    说是为了震慑宵小,官府把咱们省城知名的讼师潘峥嵘给拘押起来,不到三天竟然就瘐死在狱中。
    他们横行乡里,兼并土地,聚族而居,欺压百姓,为害地方,甚至利用私人武装与官府相抗。
    从蔡福媳妇夹七夹八的叙述里,燕青明白了,卢俊义、燕青上梁山后,这栋房子就被官府没收了,卖了出去。
    闵大哥说目前还有些问题,咱们招兵很不容易,不像官府可以正大光明,只能招些无业的游民和啸聚山林的好汉,所以速度还是慢了些。
    来吧,好马当骑,娘的,反正平日衙门官府把老百姓当牛马骑,今日老道也来试下!
    街坊邻里们,谢谢大家仗义直言,万一官府来询问的时候,希望大家帮忙做个见证,小子这里先谢过大家伙了。
    房产买卖后向官府交税叫做“税契”,即“契税”。
    农奴又分为差巴、堆穷、朗生三种差巴领种官府份,地位要高些;堆穷耕种领主份地,地位较低;朗生则为家奴,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第五伦是东汉时人,他家本姓田,但在西汉时,官府大量移民到关中,田氏家族也被移来,并且要以到来的先后次序为姓,所以就姓了第五。
    吴主使中书郎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fu]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ODI
    四角: 00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2) 同本义

    府,文书藏也。——《说文》

    开府库,出币帛。——《淮南子·时则》

    在府言府。——《礼记·曲礼》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汉书·匈奴传》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府室(国家书库);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府实(府库中的财物);府帑(国库;国库所藏的金帛);府钱(府库的钱财)

    (4) 古代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 。如:府吏(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5) 官署。汉至南北朝多指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

    以八法治官府。——《周礼·太宰》。注:“百官所居曰府。”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府上(官府,衙门;今尊称对方家宅或家乡);府厅(官署的厅堂);府朝(官署;王府);府幕(府署的幕僚)

    (7) 第宅。地方行政长官或达官贵人的官邸 。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府寺(古代公卿的官舍);府舍(官舍,官邸)

    (8)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 。如:常德府,济南府;府元(府试头名);府庠(州府里的学校)

    (9) 对别人住宅的敬称 。如:造府请教

    (10) 通“腑”。脏腑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素问》

    (11) 又

    五藏已伤,六府不通。

    (12) 又如:六府(中医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

    动词

    (1) 通“俯”。屈身,低头,与“仰”相对

    王府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列子·周穆王》

    (2) 又如:府然(屈身、低头的样子)

    英文翻译

    prefecture; prefect; govern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3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3 [宝安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东莞腔] fu3 [海陆丰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yox/piuup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