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宗庙祭祀所用酒器。
《书·洪范》:“ 武王 既胜 殷 ,邦诸侯,班宗彝。” 孔 传:“赋宗庙彝器酒罇赐诸侯。” 孔颖达 疏:“盛鬯者为彝,盛酒者为尊,皆祭宗庙之酒器也。”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明 徐渭 《魏文靖公卮》诗:“ 魏 家名德并恢恢, 魏 氏宗彝并伟瑰。”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答问五》:“ 三代 宗彝之铭,可读者十有九篇。”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古者贞繫世,辨乡望,皆树之官府,铭之宗彝,誓之皇门。”
指天子祭服上所绣虎与蜼的图象。因宗彝常以虎、蜼为图饰,因以借称。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传说其性孝。
《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周秉钧 注:“宗彝,虎蜼也,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宗彝者,武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 宋 辛弃疾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词:“袖手高山流水,听羣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袞,藻火粲宗彝。”
即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绣于衮服。
明 许浩 《复斋日记》:“ 贵州 思南 有山曰 甑峯 ,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獼猴,巢於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老者不多出,子孙居下者出得果,即传递至上,上者食,然后传递至下,下者始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食也。先儒谓先王用以绘於衮者,取其孝也。”
引证解释
⒈ 宗庙祭祀所用酒器。
引《书·洪范》:“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
孔传:“赋宗庙彝器酒罇赐诸侯。”
孔颖达疏:“盛鬯者为彝,盛酒者为尊,皆祭宗庙之酒器也。”
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明徐渭《魏文靖公卮》诗:“魏家名德并恢恢, 魏氏宗彝并伟瑰。”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答问五》:“三代宗彝之铭,可读者十有九篇。”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古者贞繫世,辨乡望,皆树之官府,铭之宗彝,誓之皇门。”
⒉ 指天子祭服上所绣虎与蜼的图象。因宗彝常以虎、蜼为图饰,因以借称。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传说其性孝。
引《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周秉钧注:“宗彝,虎蜼也,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宗彝者,武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
宋辛弃疾《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词:“袖手高山流水,听羣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袞,藻火粲宗彝。”
⒊ 即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绣于衮服。
引明许浩《复斋日记》:“贵州思南有山曰甑峯,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獼猴,巢於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老者不多出,子孙居下者出得果,即传递至上,上者食,然后传递至下,下者始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食也。先儒谓先王用以绘於衮者,取其孝也。”
宗彝的国语词典
宗庙用来祭祀的彝器。
宗彝的网络释义
宗彝 (汉语词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 同本义
宗,尊祖庙也。——《说文》
汝作秩宗。——《虞书》。传:“主郊庙之官。”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周礼·肆师》
承我宗事。——《仪礼·士昏礼》
既燕于宗。——《诗·大雅·凫鹥》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孔子家语》
(3) 又如:宗守(宗庙所在);宗邑(宗庙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庙社稷);宗仪(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庙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左传·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职位。”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对祖宗的祭祀);宗绪(祖先的绪业);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宗灵(祖宗灵位)
(6) 宗族;同族
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7) 又如:宗英(宗族中杰出的人才);宗缘(宗族因缘);宗党(宗族党羽);宗女(同宗的女儿);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远房兄弟互称宗表)
(8) 宗派;派别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客。——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
(9) 又如:宗门(佛教名宗的通称);禅宗;正宗;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
(10) 宗子,即嫡长子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诗·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孙);宗主(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12) 即品系 。一个种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种,如异宗配合的霉菌有两个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较强壮的生长势而区别于相应的后者
(13) 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14) 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 。如:地理宗;生态宗
(15) 尊祭之神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 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玄宗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郑畋《马嵬坡》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孔子家语·庙制解》
(17)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周礼》
(18) 姓。如:宗泽
动词
(1) 尊崇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
(2) 尊敬
宗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国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长(尊崇长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室家遂宗。——《楚辞·招魂》
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李渔《闲情偶寄》
(5) 又如:宗尚(推崇;效法)
(6) 归往
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
(7) 又如:宗归(宗尚,归依)
(8) 归向
武王已平 殷乱,天下宗 周。——《史记》
量词
——用于事情等。如:一宗心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ung1 [梅县腔] zung1 [台湾四县腔] z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海陆丰腔] zung1 [客英字典] zung1 [陆丰腔] zung1 [沙头角腔] zung1 [宝安腔] z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宗 | 作冬 | 精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通 | 冬 | tsuoŋ | cuung/zv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攻( )持米,彑( )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2) 同本义
官司彝器。——《左传》
(3)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4) 常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5)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形容词
(1) 常 。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 不变的,固定的 。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 经常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4)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宝安腔] j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zĭɛn | ji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