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

zōng miào [ zong miao]
繁体 宗廟
注音 ㄗㄨㄥ ㄇ一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宗庙 zōngmiào

(1)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2) 又

先王之宗庙。

(3) 又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state

(5) 又

宗庙会同。

词语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 《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躪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躪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⒉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
《后汉书·伏湛传》:“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羣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
《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宗庙的国语词典

奉祀祖先的宫室。

宗庙的网络释义

宗庙

  • 宗庙是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 宗庙造句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礼祭告于宗庙,以承奉祖宗的命令,也符合万民的愿望。
    这一次他就会宣布皇帝昏庸无能,为了宗庙社稷,实在不能再这样误国了,然后给顺治废黜掉,自己当皇帝。
    也许他读到“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时,会惊出一身冷汗,从而意识到自己游猎夜归不是什么小事。
    “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生育的传宗接代的目的非常明确。
    奉之宗庙,遵之社稷,不失旧物,实在於兹。
    与功臣部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仁宗在民时就以宗庙之重,承天地之意,将皇帝立为皇子,比不得汉代那些在先帝晏驾之后,由母后之策或由大臣封以“高官大国,极其尊荣”。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因此臣请皇上动用内帑,实是在为皇上着想,还乞皇上为宗庙社稷计,早早决而行之,无待临渴掘井,臣言字字出自肺腑,还请皇上恕臣万死之罪。
    《明史》是清时人修的,这些人大抵是明朝旧臣,国破家亡,宗庙丘墟。
    孔子评论子贡是“瑚琏”之器,也就是宗庙里主要的祭祀之器,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干才。
    高皇帝亲垂功德,建立诸侯,幽王、悼惠王绝无后,孝文皇帝哀怜加惠,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令奉其先王宗庙,为汉籓国,德配天地,明并日月。
    癸酉,车驾还宫,饮至策勋,告于宗庙,赐留台百官各有差。
    献公于是择吉日祝告宗庙,册立奚齐为太子。
    不通园陵之开毁,不念宗庙之焚烧,臣实痛之,实在兹也。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在文化形态的演绎上,不是宗教的法会、宗庙的春社,即是先贤的设坛讲学。
    高宗即位,追赠太尉,与房玄龄、屈突通并配享太宗庙庭。
    那两座山峰是麒麟山的离焰峰和天烛峰,南明离火教的门派大殿就在离焰峰上,供奉历代先祖的宗庙则在天烛峰。
    宗庙用于供奉朝鲜王朝王室祖先灵位的祠堂,它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汉字详情

    zōng [zo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F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M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 同本义

    宗,尊祖庙也。——《说文》

    汝作秩宗。——《虞书》。传:“主郊庙之官。”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周礼·肆师》

    承我宗事。——《仪礼·士昏礼》

    既燕于宗。——《诗·大雅·凫鹥》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孔子家语》

    (3) 又如:宗守(宗庙所在);宗邑(宗庙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庙社稷);宗仪(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庙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左传·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职位。”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对祖宗的祭祀);宗绪(祖先的绪业);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宗灵(祖宗灵位)

    (6) 宗族;同族

    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7) 又如:宗英(宗族中杰出的人才);宗缘(宗族因缘);宗党(宗族党羽);宗女(同宗的女儿);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远房兄弟互称宗表)

    (8) 宗派;派别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客。——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

    (9) 又如:宗门(佛教名宗的通称);禅宗;正宗;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

    (10) 宗子,即嫡长子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诗·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孙);宗主(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12) 即品系 。一个种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种,如异宗配合的霉菌有两个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较强壮的生长势而区别于相应的后者

    (13) 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14) 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 。如:地理宗;生态宗

    (15) 尊祭之神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 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玄宗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郑畋《马嵬坡》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孔子家语·庙制解》

    (17)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周礼》

    (18) 姓。如:宗泽

    动词

    (1) 尊崇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

    (2) 尊敬

    宗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国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长(尊崇长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室家遂宗。——《楚辞·招魂》

    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李渔《闲情偶寄》

    (5) 又如:宗尚(推崇;效法)

    (6) 归往

    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

    (7) 又如:宗归(宗尚,归依)

    (8) 归向

    武王已平 殷乱,天下宗 周。——《史记》

    量词

    ——用于事情等。如:一宗心事

    英文翻译

    lineage, ancestry; ancestor, clan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东莞腔] zung1 [梅县腔] zung1 [台湾四县腔] z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海陆丰腔] zung1 [客英字典] zung1 [陆丰腔] zung1 [沙头角腔] zung1 [宝安腔] z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作冬平聲開口一等tsuoŋcuung/zvng
    miào [miao]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M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LW
    四角: 0026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2) 同本义

    廟,尊先祖貌也。——《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

    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尔雅·释宫》

    寝庙必备。——《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

    复于小庙。——《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

    太庙,天子明堂。——《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庙成。——《战国策·齐策四》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贾谊《过秦论》

    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至八月朝,诣庙中坐。——《搜神记》

    藏之于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少年告庙;庙视道士(庙中管香火的道人);庙主(庙中的牌位;总管全庙事务的僧道);庙见(新妇谒见祖庙);庙祝(管庙里香火的人);庙貌(宗庙中供奉的祖先像);庙堂(宗庙);庙社(宗庙和社稷)

    (4) 古时供奉神佛的处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庙在山之西。——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庙有小姑像;小艇游庙中;方立庙门;土地庙;城隍庙

    (6) 古时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

    诏为亮立庙于 沔阳。——《三国志》

    (7) 又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岳庙

    (8) “朝廷”的代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庙算(朝廷议定的克敌谋略);庙谋(朝廷的谋略);庙朝(专指朝廷);庙略(朝廷的谋略);庙廊(朝廷;借指天子)

    (10) 古代贵族住房的前厅,王宫和庙宇的前殿都称庙

    宫前曰庙,后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听事是也。——《六书故》

    (11) 已死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呼

    及英庙崩, 溥预有入阁之喜。——《典故纪闻》

    (12) 又如:庙号;庙讳

    (13) 庙会 。如:赶庙;去庙买点东西

    动词

    (1) 祭祀;立庙祭祖

    (季春之月)以共郊庙之服。——《吕氏春秋》

    (2) 又如:庙祀(即太祝;立庙奉祀);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英文翻译

    temple, shrine; imperial court

    方言集汇

    ◎ 粤语:mi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au5 [台湾四县腔] meu5 miau5 [梅县腔] miau5 [海陆丰腔] mi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