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羲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宓戏氏 ”。即 伏羲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宓,通“ 伏 ”。
《汉书·古今人表》:“ 太昊帝 宓羲氏 。” 颜师古 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礼记·月令》“其帝 大皥 ” 汉 郑玄 注:“ 大皥 , 宓戏氏 。”《战国策·赵策二》:“ 宓戏 、 神农 教而不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皇甫謐 云:‘ 伏羲 或谓之 宓羲 。’案诸经史纬候,遂无 宓羲 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礼记·月令》“其帝 大皥 ” 唐 陆德明 释文:“‘宓戏’,宓音密,又音服;戏又作亏,亦作牺,又作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宓戏氏”。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宓,通“伏”。
引《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
颜师古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
《礼记·月令》“其帝大皥” 汉郑玄注:“大皥,宓戏氏。”
《战国策·赵策二》:“宓戏、神农教而不诛。”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皇甫謐云:‘ 伏羲或谓之宓羲。’案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
《礼记·月令》“其帝大皥” 唐陆德明释文:“‘宓戏’,宓音密,又音服;戏又作亏,亦作牺,又作羲。”
宓羲氏的网络释义
宓羲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安宁
宓,安也。——《说文》。段注:“此字经典作密。”
宓穆休于太祖之下。——《淮南子》
(2) 静止;静默 。如:宓穆(安详静穆)
(3) 秘密,不公开
豺牙宓厉,虺毒潜吹。——庾信《哀江南赋》
(4) 水疾流的 。如:宓汨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t8 [梅县腔] met8 [台湾四县腔] mi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宝安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 潮州话:毛因8(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蜜 | 彌畢 | 明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mĭĕt | mjit/mi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兮,义(
)声。本义:气)(2) 同本义
羲,气也。——《说文》
(3) 假借用于专名。传说中古代帝王伏羲的简称
伏羲氏之有天下也。——《书·序》
基隆于羲农,规广于 黄唐。——《文选·班固·答宾戏》
(4) 又如:羲文(指伏羲和文王);羲轩(指伏羲和轩辕);羲唐(指伏羲和尧帝);羲皇(指伏羲氏);羲炎(指伏羲和炎帝);羲黄(指伏羲和黄帝)
(5) 传说尧时掌天文的官吏羲氏(羲仲和羲叔)的简称
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书·尧典》。 陆德明释文:“ 羲、 和, 马云:‘ 羲氏掌天官, 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6) 原指神话中太阳御者羲和,后用以指代太阳
朱羲将由白。——郭璞《游仙诗》
(7) 如:羲庭(羲阳。太阳的别称);羲娥(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泛指岁月;亦指日夜)
(8) 古姓氏 。如: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形容词
疲惫 。如:羲老(衰弱年老);羲疾(因过度疲惫衰弱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hi1 [梅县腔] hi1 [陆丰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犧 | 許羈 | 曉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hie/xye | xĭe |
详细解释
shì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10) 姓
代词
(1) 通“是”。此,这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2) 另见
zhī
(1) ——见“月氏”(
):汉代西域国名(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3 | zi1 [海陆丰腔] shi6 shi5
◎ 潮州话:si6 ,ze1[潮阳]zu1,ziⁿ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支 | 章移 | 章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ĭe | cje/tj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