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只影

gū shēn zhī yǐng [ gu shen zhi ying]
繁体 孤身隻影
注音 ㄍㄨ ㄕㄣ ㄓ 一ㄥ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孤身只影 gūshēn-zhīyǐng

(1) 来去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形容无亲无靠

lonel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成语用法

孤身只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孤单无亲。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孤单一人。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隻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去水奔流隔死生,孤身隻影成漂泊。成漂泊,残骸向谁托?”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只是孤身隻影,卧病空楼。”
湘灵子《轩亭冤·创会》:“谁怜我飘泊天涯,孤身隻影!”

孤身只影的国语词典

孤单一人。《孤本元明杂剧.勘金环.第四折》:「我是一个独自婆娘,孤身只影,别无亲戚,我正是人善被人欺。」也作「孤形单影」、「孤形只影」。

孤身只影的网络释义

孤身只影

  • 孤身只影是个成语,读音是gū shēn zhī yǐng,意思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儿无亲。
  • 孤身只影造句

    叔叔孤身只影,没有人陪伴他。
    我,一个人孤身只影独自横跨太平洋,到达了地球的另一边,加拿大。
    去水奔流隔死生,孤身只影成漂泊。
    很奇怪她的父母怎么放心让她孤身只影长途跋涉。
    街上倩影双双,孤身只影的只有我,只有我呀!看天上几颗暗淡的星星,时隐时现地闪着微光,我真怀疑,连它们都在讥诮我,讥诮我这个都市的爱情扶贫户。
    在石磊三人有惊无险的开始他们的武院生活的时候,孤身只影的许诺,却独自一人来到了边境的铁岩城。
    孤身只影游江湖,天下谁人会识君。
    没有在乎父亲到底留给自己多少家产,给自己准备多少后路,就这么孤身只影。
    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
    从公园出来,威和庆都不知去向,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并且身无分文。
    单无助,连一个人看出戏都即时想起孤身只影,而无法从孤单寂寞中发掘出孤独的好处,包括自由,自在,难得一个人可以独自思考,无须任何人交待情绪的享受,就是没有破除世俗觉得一个人在餐馆吃饭很尴尬的魔障。
    没有在乎父亲到底留给自己多少家产,给自己准备多少后路,就这么孤身只影………
    可是如胶似膝的爱情到了婚姻门外,总差临门一脚;结了婚,也不被珍惜,眼睁睁地看着男人无情劈腿,最终自己落了个孤身只影。

    汉字详情

    [gu]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R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DHVO
    四角: 124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2)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 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 刘荆州乎?—— 孔衍《汉魏春秋》

    (3)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成年的孩子);孤终(孤儿和死亡者);孤嫠(孤儿寡妇);孤撮(孤儿)。特指为国事而牺牲者的后代。如:遗孤

    (4) 古代王侯的自称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形容词

    (1) 单独;孤独

    孤,独也。——《广雅·释诂三》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

    且燕赵处 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宋· 苏洵《六国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孤冷(孤独冷清);孤孤恓恓(孤独恓惶);孤恓(孤独不安);孤桩桩(孤零零站着);孤贫(孤独穷困)

    (3) 孤高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唐· 孟郊《连州吟》

    (4) 又如:孤风(孤高的风度、品格);孤直(孤高耿直);孤特(孤高;特出);孤梗(孤高刚直);孤逸(孤高洒脱);孤清(孤高而清静)

    (5) 独特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唐· 李商隐《安平公》

    (6) 又如:孤音(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孤艳(指独秀的花);孤韵(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孤怀(孤高的情操)

    动词

    (1) 负,负恩,背弃恩德

    孤,负也。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康熙字典》

    陵虽孤恩, 汉亦负德。—— 汉· 李陵《答苏武书》

    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孤负重恩,衔恨黄泉。——《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终无纯固之节,必有孤负之心。——《魏书·袁翻传》

    (2) 又如:孤恩(负恩,背弃恩德)

    (3) 孤立于

    是以主孤于上而臣党于下。——《韩非子·奸劫弑臣》

    英文翻译

    orphan, fatherless; solitary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gu2 [宝安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东莞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shēn [shen]
    部首: 710
    笔画: 7
    五笔: TMD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XH
    四角: 2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1 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nsjin
    zhī,zhǐ [z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C
    四角: 60800

    详细解释

    zhī

    名词

    (1)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隻,鸟一枚也。——《说文》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悼亡诗三首》

    (2) 又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

    量词

    用于计量鸡、禽、牛、羊、球、手、足等的数目。如:两只手;三只鸡

    形容词

    (1)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只鸡架酒(比喻祭品虽菲薄简陋,然情意甚重);只手(单手。转喻为独力);只句(单句,零星散句);只字(单字,零星的字迹或文辞);只曲(指北曲中不成套的小令);只眼(独眼。比喻独特的见地)

    (3) 孤独 。如:只立(孤立);只凰(无偶的凰鸟。比喻无配偶的男子);只影(孤影。比喻孤单)

    (4) 单数;奇数

    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宋史·张洎传》

    (5) 又如:只日(单日)

    (6) 另见 zhǐ

    zhǐ

    (1)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3) 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诸侯归晋之德只, 非归其尸盟也。——《左传》

    (4) 用于句中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5) 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6) 又如:只这便是

    副词

    (1) (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2) 另见 zhī

    (3) 祇另见

    (4) 仅;仅仅

    只隔数重山。——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

    只有霜中败叶。

    (6) 又如:只道(只认为;只说);只除(只有;除非);只告诉你;只见过我父亲三次;只有两元钱;只他知道;只此(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7) 唯此;无它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韩愈《镇州初归》

    (8) 又如:只为读完了书的读者;我们在本章只指明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只在(就在);只如(就像)

    (9) 除…外没任何其他 。如:他只穿单衣

    (10) 本,本来

    (旦云)妾身早知陛下驾临,只合远接。——《汉宫秋》

    (11) 直;一直

    鲁智深离了 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只走到午后。——《水浒传》

    (12) 又如:只到(直到)

    代词

    (1)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一钵和尚《一钵歌》

    (2) 又如:只个(这种;如此);只凭(这样);只么(如此);只今(如今;现在)

    动词

    (1) 作,做

    相公到此只甚?——关汉卿《鲁斋郎》

    (2) 限定或限制 。如:它只生活在淡水里

    助词

    (1) 用在句中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2) 相当于“着”

    他前面引尺,我背后把他跟随。——高文秀《黑旋风》

    英文翻译

    only, just, si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t7 [宝安腔] zit7 zi3 [海陆丰腔] zhi3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zid5 [梅县腔] zhit7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t7 zit7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陆丰腔] zhit7
    ◎ 潮州话:zi2 di2 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je/tjetɕĭe
    yǐng [ying]
    部首: 326
    笔画: 15
    五笔: JYI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AFHHH
    四角: 629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 遮蔽;遮盖 。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英文翻译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方言集汇

    ◎ 粤语:jeng2 ji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ng3 [海陆丰腔] rang3 [梅县腔] jang3 [沙头角腔] jang3 jang5 [客语拼音字汇] yang3 [陆丰腔] jang3 [台湾四县腔] jang3 [宝安腔] jang3 [东莞腔] j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丙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ʔĭɐŋqiengx/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