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深入

gū jūn shēn rù [ gu jun shen ru]
繁体 孤軍深入
注音 ㄍㄨ ㄐㄨㄣ ㄕㄣ ㄖ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区作战。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周书 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

成语用法

孤军深入作谓语、宾语;指孤军作战。

引证解释

⒈ 孤立无援的军队长距离进入敌区。

《周书·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
《宋史·李纲传上》:“彼孤军深入,虽不得所欲,亦将速归。”
《明史·忠义传二·董尽伦》:“寻被檄擣重庆,孤军深入,伏四起,遂战死。”

孤军深入的国语词典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敌区作战。

孤军深入的网络释义

孤军深入 (成语解释)

  • 孤军深入,读音gū jūn shēn rù,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 孤军深入造句

    他自己孤军深入,这并不容易。因为他可能不会有很多拿球机会。
    盗墓小说经久不衰,现代社会大概只有从科幻灵异的盗墓小说中才能接纳古代的文化,深受毒害的王猛一想到稀世奇珍即将被得到,便孤军深入幽暗的甬道。
    敌人不顾首尾,孤军深入,犯了用兵大忌。
    方水现今已是发现自己已孤军深入,不敢再恋战下去。
    而后,女真人灭了辽国后,很快孤军深入,直接攻破开封。
    刘湘派模范师第三旅廖泽,辖江防穆肃中部为援黔部队,原拟进到绥阳、湄潭,因怕孤军深入,只进到松坎。
    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指挥阿蒙军团从萨布吐纳渡口跨过奥伦特河,孤军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
    时硃滔等与官军相拒累月,官军有度支馈粮,诸道益兵,而滔与王武俊孤军深入,专仰给于田悦,客主日益困弊。
    战至中局,双方形成各攻一翼局面,红方右路车因孤军深入被困于黑方腹地,以致进攻慢了半拍,最终让许银川抢攻在先,得子而胜。
    伊吾人以为隋军不会孤军深入,没有防备,不料薛世雄进兵神速,打了个措手不及,伊吾举众投降。
    这股力量,无情地摧毁著黑衣人的所有的一切精神,孤军深入的精神意识,竟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遭到毁灭性的惨击。
    队长,咱们可是孤军深入敌后,这里已经是敌占区的边缘了,还是小心点好!
    你孤军深入强敌,无异委肉虎蹊。
    专家推测,可能是“大白”在觅食时追逐在珠江口产卵洄游的鱼群,“孤军深入”珠江。
    顺便补充一句,在一个钟头以前,孤军深入,夺取吕内堡营军旗的,正是这惨遭不测的杜布瓦旅。
    然而毕竟是新结友好,我精兵猛将孤军深入贵境,实难安心,这一条怕是难以同意,还请先生回去回禀贵家主。
    先锋派的反叛姿态,使得其不可能通观全局协调发展,而是孤军深入只求有所突破。
    他能孤军深入,我为什就不能多留片刻?难道我大易将士还没有他勇敢?
    心中谋划已定,吕岱发出了最新的命令,由朱据统领五千精锐星夜赶往遂溪,与唐咨一起对阵西蜀,务必将孤军深入的蜀军聚歼在遂溪之南。

    汉字详情

    [gu]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R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DHVO
    四角: 124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2)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 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 刘荆州乎?—— 孔衍《汉魏春秋》

    (3)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成年的孩子);孤终(孤儿和死亡者);孤嫠(孤儿寡妇);孤撮(孤儿)。特指为国事而牺牲者的后代。如:遗孤

    (4) 古代王侯的自称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形容词

    (1) 单独;孤独

    孤,独也。——《广雅·释诂三》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

    且燕赵处 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宋· 苏洵《六国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孤冷(孤独冷清);孤孤恓恓(孤独恓惶);孤恓(孤独不安);孤桩桩(孤零零站着);孤贫(孤独穷困)

    (3) 孤高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唐· 孟郊《连州吟》

    (4) 又如:孤风(孤高的风度、品格);孤直(孤高耿直);孤特(孤高;特出);孤梗(孤高刚直);孤逸(孤高洒脱);孤清(孤高而清静)

    (5) 独特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唐· 李商隐《安平公》

    (6) 又如:孤音(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孤艳(指独秀的花);孤韵(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孤怀(孤高的情操)

    动词

    (1) 负,负恩,背弃恩德

    孤,负也。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康熙字典》

    陵虽孤恩, 汉亦负德。—— 汉· 李陵《答苏武书》

    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孤负重恩,衔恨黄泉。——《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终无纯固之节,必有孤负之心。——《魏书·袁翻传》

    (2) 又如:孤恩(负恩,背弃恩德)

    (3) 孤立于

    是以主孤于上而臣党于下。——《韩非子·奸劫弑臣》

    英文翻译

    orphan, fatherless; solitary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gu2 [宝安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东莞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shēn [she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PW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BCD
    四角: 37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深声( 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深,深水。出 桂阳 南平,西入 营道。——《说文》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形容词

    (1)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矣。——《老子》。注:“深不可测也。”

    深蒲。——《周礼·醢人》。司农注:“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深潭(深水池);深广(指水、山谷等深邃而广阔);深堑(深沟);深隍(深而无水的护城壕);深沦(深水);深泓(深潭);深泥(很深的泥泞);深池(深的护城河)

    (3) 引申为距离大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深衢(岔路处);深禁(深宫);深堂(深处的厅堂);山侧的深裂隙;深峭(深邃陡峭);深峻(深川峻岭。喻指旅途);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衣裳,又是庶人的常礼服。上衣和下裳相连,前后深长);深靓(深邃宁静);深谷底下一条河;深坑

    (5) 深暗 。如:桃红的颜色比粉红色更深

    (6) 玄妙,深奥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易·系辞》

    (7) 又如:深微(深奥精微);深诣(造诣很深);深赜(深奥精微);深严(深邃严密);深隐(深奥隐晦);深迂(深奥曲折)

    (8) 深刻;深远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蔡元培《图画》

    (9) 又如:深心(细心;多心);深心达算(老谋深算;内心精予计算);深相砥砺(互相切磋探讨,以求深入理解);深致(意义深远);深闳(深远宏大);深策(深远周密的计策);深渺(深远,深微);深赡(深刻而丰富);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深大(深重广大)

    (10) 幽深; 幽静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奇秀深杳,不可殚。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失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深僻(幽深偏僻);深房(深邃的房舍);深閟(深邃静寂);深豁(深邃而空阔)

    (12) 苛刻

    狱中多冤人,用刑深刻。——《后汉书·光武帝纪》

    (13) 又如:深酷(苛刻严酷);深故(执法苛刻严峻,故意加人罪名)

    (14) 茂密 。如:深林(茂密的树林);深莽(深密的草丛);深郁(茂密);林深苔滑

    (15) 深厚;亲密

    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交情深;深仁厚泽(深厚的仁爱和恩惠);深眷(深切的关怀、照顾)

    (17) 历时久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 又如:深秋

    (19) 大,重大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资治通鉴》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清· 刘开《问说》

    (20) 又如:深恩(大恩)

    (21) 深重;厉害、严重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副词

    (1) 很,甚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注:“深,甚也。”

    (2) 又如:深恐;深奸(内心非常奸诈);深企(非常仰慕);深娴(非常熟悉);深罪(很怪罪;过分责备);深韪(深以为是);深荷(深肥;承蒙)

    动词

    (1) 深入、彻底、周详地研究 。如:深不下去;深帷(深入思索)

    (2) 深挖 。如:决河深川;严城深池

    (3) 测量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列子》

    英文翻译

    deep; depth; far; very,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m1 [梅县腔] c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宝安腔] cim1 [陆丰腔] chim1 [东莞腔] cim1 [海陆丰腔] chim1 [客英字典] chim1 [客语拼音字汇] c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針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ɕĭĕmsjim
    [ru]
    部首: 222
    笔画: 2
    五笔: T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名词

    (1) 收入,进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英文翻译

    enter, come in(to), join

    方言集汇

    ◎ 粤语:jap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p8 [宝安腔] ngip8 [梅县腔] ngip8 [陆丰腔] gni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b6 [东莞腔] ngip8 [沙头角腔] gn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 [海陆丰腔] ng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執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pnjip/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