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 meng mu san qian]
繁体 孟母三遷
注音 ㄇㄥˋ ㄇㄨˇ ㄙㄢ ㄑ一ㄢ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成语用法

孟母三迁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孟母三迁的国语词典

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参见「孟母择邻」条。

孟母三迁的网络释义

孟母三迁 (汉语成语)

  •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 孟母三迁造句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起孟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哈哈哈!龙小浪不愧是龙小浪!孟母三迁也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很重要的环境原因。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注重邻里的选择,从“孟母三迁,断杼择邻”到“百万买宅,千万买邻”,都有所体现。
    岳母剌字,孟母三迁,母爱如山,亘古不变;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恩情似海,永铭心间;游子远行,万水千山,慈母心牵,春晖延绵。母亲节,祝妈妈康安!
    楚孝风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用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典故作比,羞臊的黄盖满脸通红。
    都是你惯养如此,妇人之仁一味袒护,叫他如何成才?想那孟母三迁狠断机杼,岳母刺字锥心刺骨,哪一个不是苦心教诲、多年心血,你……
    著名的孟母三迁成为后世传颂的故事。
    高雄先生虽盲,但心中透亮,与贤妻一起,欲效仿孟母三迁,以期教化激励爱子,在马厩前以“三防”。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著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
    而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孟母三迁、欧母“画荻教子”等流传至今,对今人仍很有启示意义。
    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孟母三迁,曾母投杼,可怜天下父母心。
    昔日孟母三迁,为的还不是儿子可以好好读书?郭氏含辛茹苦地将郭嘉带大,尤其当她听到儿子天赋异禀的时候,就更不希望儿子被带坏了。
    秋风阵阵拂人面蓄意多情思师源最是孟母三迁志更彻师恩骨髓连!教师节在即望育才兴国之师身健才高施大计永远幸福快乐!
    父母恩勤,哀哀父母,春晖寸草,鹑居鷇食,断杼择邻,寒泉之思,昊天罔极,老牛舐犊,含辛茹苦,恩逾慈母,孟母三迁,曾母投杼,可怜天下父母心。
    古有孟母三迁,我就让大郎三迁一下。
    母亲教导有方,孩儿感激涕零,又怎么会觉得您恶毒哪?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我何肖伟为母苦练。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美德。
    从“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古训,到如今“百万买房,千万买邻”的共识,道出了很多购置教育地产家长的心声。
    在教育子女上,陈母夜纺授经与孟母三迁、郑母以荻画地,并称为我国古代贤母教子的典范。

    汉字详情

    mèng [meng]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DBT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2) 同本义

    孟,长也。——《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传:“ 齐之长女。”

    孟,姊也。——《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3)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4)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始也。——《广雅》

    孟春之月。——《礼记·月令》

    摄提贞于孟陬兮。——《楚辞·离骚》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曹操《步出夏门行》

    (5) 又如:孟月(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孟享(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6) 假借为“猛”。威猛

    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管子·任法》

    英文翻译

    first in series; great, eminent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g6
    ◎ 客家话:[梅县腔] men5 [宝安腔] me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4 [海陆丰腔] men6 [客英字典] men5 [东莞腔] mang3 [台湾四县腔] men5 [陆丰腔] men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更庚二開去聲開口二等mɐŋmrangh/meanq
    [mu]
    部首: 511
    笔画: 5
    五笔: XGUI
    姓名学:
    仓颉: WYI
    四角: 777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2) 同本义

    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说文》

    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苍颉篇》

    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易·说卦》

    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礼记·曲礼》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母难(生日。意为孩子出生时母亲要受难);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居官而显贵);母子(母亲和儿子);母族(母亲之亲族);母道(为母之道)

    (4) 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 。如:母妗(舅母);祖母;叔母;伯母

    (5) 本源

    以为天下母。——《老子》。注:“本也。”

    (6) 又如:酒母;字母;工作母机;母财(资本);母金(本金,本钱)

    (7) 通“姆”。女师。古时以妇道教子女的女教师

    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形容词

    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 。如:母大虫(母老虎。常用作凶悍妇女的绰号);母猴(雌性猴);母蟹;母猫;母狗;母猪

    英文翻译

    mother; female elders; femal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东莞腔] mu1 [宝安腔] mu1 [梅县腔] mu1 [陆丰腔] mu1 [客语拼音字汇] mu1 [台湾四县腔] mu1 mu3 [客英字典] mu1 mu3 [沙头角腔] me1 mu1 [海陆丰腔] mu1 mu3
    ◎ 潮州话:bh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厚上聲開口一等məumux/mov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qiān [qian]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TF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J
    四角: 32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2) 同本义

    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尔雅》

    迁,移也。——《广雅》

    既其女迁。——《诗·小雅·巷伯》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诗·小雅·伐木》

    (3) 又如:迁莺(指迁升飞翔的黄莺。喻登第)

    (4) 晋升或调动

    帝迁明德。——《诗·大雅·皇矣》

    迁至栘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迁我如振落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迁淳安知县。——《明史》

    (5) 又如:迁于乔木(比喻升官);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官吏由低职升到高职位);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

    (6) 徙居;搬动

    二曰询国迁。——《周礼·小司寇》。注:“谓徒都改邑也。”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

    盘庚之迁。——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后序》

    (7) 又如:迁次(移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他处);迁神(移灵,移柩);迁海(从濒海之地向内地迁徙);迁祔(迁徙墓地);迁冗(迁徙逃散);迁京(迁都);迁座(迁移灵座);迁土(迁离乡土);迁宅(犹迁居);迁邻(迁居择邻)

    (8) 变更,变动

    有百世不迁之宗。——《礼记大传》。注:“犹变易也。”

    饬令,则法不迁。——《韩非子·饬令》

    其迁极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事过境迁;迁正(变异历制);迁易(改变);迁染(人的性情被习俗沾染而有所改变);迁兰变鲍(在无形中渐渐受影响而同化);迁日(更改日期)

    (10) 死亡 。如:迁神(死亡);迁形(死亡);迁徂(离去);迁殂(犹去世);迁神(僧人逝世);迁逝(犹死去;离去)

    (11) 流放;放逐

    怒而迁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唐· 柳宗元《封建论》

    (12) 又如: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13) 贬谪,降职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14) 又如: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迁凑(迁就凑合);迁寺(谪降削职)

    (15) 离散

    成而不迁。——《国语·晋语》。注:“离散也。”

    (16) 又如:迁逃(逃走;逃离);迁逝(消逝,流失);迁摇(离散动摇)

    英文翻译

    move, shift, change; transfer; relocate a capital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蒼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sʰienchen/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