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孟公 , 陈遵 的字, 西汉 杜陵 人。
《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 遵 ,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 遵 霑醉时,突入见 遵 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后遂以“孟公投辖”为喜酒好客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简傲》:“ 陆丽京 饮 陈际叔 家,半坐欲起,谓主人曰:‘ 陈 家惟卜昼耳。’ 际叔 弟 鲁际 对曰:‘君不闻孟公投辖耶?’ 陆 更入坐。”
引证解释
⒈ 孟公,陈遵的字, 西汉杜陵人。
引《汉书·游侠传·陈遵》:“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霑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
后遂以“孟公投辖”为喜酒好客之典。 清王晫《今世说·简傲》:“陆丽京饮陈际叔家,半坐欲起,谓主人曰:‘ 陈家惟卜昼耳。’ 际叔弟鲁际对曰:‘君不闻孟公投辖耶?’ 陆更入坐。”
孟公投辖的网络释义
孟公投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2) 同本义
孟,长也。——《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传:“ 齐之长女。”
孟,姊也。——《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3)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4)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始也。——《广雅》
孟春之月。——《礼记·月令》
摄提贞于孟陬兮。——《楚辞·离骚》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曹操《步出夏门行》
(5) 又如:孟月(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孟享(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6) 假借为“猛”。威猛
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管子·任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en5 [宝安腔] me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4 [海陆丰腔] men6 [客英字典] men5 [东莞腔] mang3 [台湾四县腔] men5 [陆丰腔] men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孟 | 莫更 | 明 | 庚二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mɐŋ | mrangh/meanq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如:公畜
名词
(1) 朝廷;国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动词
公布,让众人知道 。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副词
(1)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台湾四县腔] gung1 [沙头角腔]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东莞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公 | 古紅 | 見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kung | k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2) 同本义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名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介词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eu2 teu5 [海陆丰腔] teu2 dau2 [客英字典] teu2 [陆丰腔] teu3 [客语拼音字汇] teu2 [台湾四县腔] teu2 dau2 [东莞腔] teu2 [宝安腔] tiu2
◎ 潮州话:d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頭 | 度侯 | 定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du/d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害声。本义: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
(2) 同本义
辖,键也。——《说文》
巾车脂辖。——《左传·哀公三年》
轴折鲜联辖。——韩愈等《征蜀联句》
(3) 侍卫
当了个难的乾清门辖,好容易升了个等儿。——《儿女英雄传》
动词
(1) 管辖
郯城系 沂州辖邑。—— 清· 黄元鸿《福惠全书》
(2) 又如:辖押(管辖看押);辖下(统辖之下);省辖市;直辖(直接管辖)
(3) 卡,夹
为左右所辖,进退不得。——《太平广记》
(4) 又如:辖床(匣床);辖手(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