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

jié yí [ jie yi]
繁体 孑遺
注音 ㄐ一ㄝˊ 一ˊ

词语释义

孑遗 jiéyí

(1)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survivor

词语解释

  1.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 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 ,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2.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 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 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引证解释

⒈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⒉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顾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浙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浙孑遗,无不趋上海洋涇之上。”
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⒊ 指遗迹。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孑遗的国语词典

残留、独存。

孑遗的网络释义

孑遗

  • 孑遗,汉语词汇。
  • 拼音:jié yí
  • 释义:1、遗留;残存。2、残存者;遗民。3、指遗迹。
  • 孑遗物种亦称古特有种或“残遗种”。是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如新西兰的楔齿蜥和中国的银杏及水杉等。
  • 孑遗造句

    宝卷昏狂,日月滋甚,虐遍宰辅,暴加戚属,淫刑既逞,朝无孑遗。
    今兹顺逆分明,天人交应,大憝既去,弥念孑遗,本使于欣幸之余,益觉惄焉如捣,所有善后各事,业经特派专员前赴淞沪一带分别筹议,克日施行。
    即以狭义之教育言之,二三年来,学校破坏,诚可痛心;然就此孑遗,非绝无振作精神之余地;乃必欲委心任运,因循敷衍,至此残败之余,亦归残败。
    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
    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
    “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为痛哭流涕者矣”。
    槭叶铁线莲表现出比较孤立的系统位置,表明该种可能是本属中分布于北温带古老类群的孑遗。
    喜至荆州,公私殷富,钱物无复孑遗。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古生代的动物现今已鲜有孑遗。
    然益士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荆州治中宗景、土人姚俭等勒兵入城,杀道宪、预、记室参军鲍照,劫掠府库,无复孑遗,执子顼以降。
    徐司空匪躬王室,遭罹凶祸,质与之少长,亲交兼常,曾无抚孤之仁,惟闻陵侮之酷,尺田寸宝,靡有孑遗。
    生命只有一代之久,而美名孑遗于世。
    于是东周迁洛,诸侯不轨,鲁宣初税亩,郑产为丘赋,先王之制,靡有孑遗。
    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她这一死,”鄂榭闷闷不乐地说道,“就将把我,鄂榭家族的末代孑遗,独自撇在这世界上了。”。
    如何还好姑息!小金川受过大恩,这回叛乱,偏是他起发,朕恨不得草剃禽猕,杀他个靡有孑遗。
    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本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因灾害严重,《元史》和诸多历史文献以“不可胜计”、“靡有孑遗”来描述,或概略为数万、数十万。

    汉字详情

    jié [jie]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NHG
    五行:
    仓颉: NNM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缺右臂形。本义:缺少右臂)

    (2) 同本义

    孑,无右臂也。——《说文》

    (3) 孤单,单独

    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国语·周语》

    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张衡《思玄赋》

    (4) 又如:孑居(孑栖。独居);孑弦(单弦);孑轮(一辆车)

    (5) 小 。如:孑义(小仁小义);孑盾(兵车上用的小盾);孑孑(细行,小惠)

    (6) 剩余

    孑,余也。——《方言二》

    (7) 又如:孑黎(遗民;残存的百姓);孑余(剩余;残余)

    (8) 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

    孑,俊也。——《方言二》

    孑孑干旄。——《诗·鄘风·干旄》

    (9) 又如:孑杰(卓立,特出);孑然(特立;又指孤立,孤单)

    名词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左传·庄公四年》。 杜预注:“尸,陈也。 荆亦 楚也,更为 楚陈兵之法。 扬雄《方言》:‘孑者,戟也。’”

    英文翻译

    remaining, left-over; lonely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 客家话:[梅县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kiad5 [海陆丰腔]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台湾四县腔] g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kĭɛtkiet/kyet
    yí,wèi [yi,wei]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KHGP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LMO
    四角: 35308

    详细解释

    wèi

    动词

    (1)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 同本义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名词

    (1) 遗失之物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wèi

    英文翻译

    lose; articles lost; omi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