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嫁取 ”。谓嫁女与娶妇。
《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汉书·地理志下》:“ 太原 、 上党 又多 晋 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 颜师古 注:“取,读曰娶。”
泛指男女成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又指出嫁。《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嫁取”。
⒉ 谓嫁女与娶妇。
引《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
《汉书·地理志下》:“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
颜师古注:“取,读曰娶。”
⒊ 泛指男女成婚。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又指出嫁。 《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嫁娶的国语词典
嫁女与娶妇。
嫁娶的网络释义
嫁娶
嫁娶的翻译
嫁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跟“娶”相对)
嫁,女适人也。——《说文》
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
子嫁反。——《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自彼殷商,来嫁于 周。——《诗·大雅·大明》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3) 又如:嫁杏(比喻婚期);嫁子(嫁出的女儿;孪生的女儿);嫁娶(嫁女与娶妇);嫁殇(男子未满十九岁而死,死后女子才嫁之为妻)
(4) 往,赴
列子居 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嫁于卫。——《列子·天瑞》
(5) 又如:嫁怨(转怨于他人);嫁祸(将灾祸转移给他人);嫁罪(转移罪责);嫁名(假借名义);嫁非(委过)
(6) 卖;售
以嫁之齐也。——《战国策·西周策》
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韩非子·六反》
(7) 嫁接 。如:嫁李;嫁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5 [海陆丰腔] ga5 [客语拼音字汇] ga4 [台湾四县腔] ga5 [客英字典] ga5 [宝安腔] ga5 [沙头角腔] ga5 [东莞腔] ga5 [陆丰腔] ga5
◎ 潮州话:gê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駕 | 古訝 | 見 | 麻二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ka | krah/kea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取,取亦声。本义:男子结婚。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2) 同本义
娶,取妇也。——《说文》
勿为娶女。——《易·姤卦》
椒举娶于 申公子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娶妻如之何?——《孟子·万章上》
娶妇后不过二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各娶妇。
孙又娶妇。
(3) 又如:迎娶(娶妻)
(4) 带进,接收 。如:娶一个印第安女人为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3 [梅县腔] ci3 [台湾四县腔] ci3 [客英字典] ci3 [东莞腔] ci3 [沙头角腔] ci3 [陆丰腔] ci3 cih6 [海陆丰腔] ci3 [宝安腔] c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須 | 相俞 | 心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syo/siu | s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