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染剂

méi rǎn jì [mei ran ji]

词语释义

起媒介作用,帮助染料固着于纤维上的物质。通常用铝盐、铬盐、单宁酸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起媒介作用,帮助染料固着于纤维上的物质。通常用铝盐、铬盐、鞣酸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但像明矾之类的化学媒染剂如今也很常用。
2、有一种被称为媒染剂的方法被运用在染色流程中。
3、在传统的方法中,媒染剂是从自然中找到的,树木灰就是其中之一。
4、传统上的,媒染剂是从自然中发现的。
5、但是化学媒染剂,比如明矾,在现今很受欢迎。
6、通常在自然界中寻找媒染剂。
7、草酸锑可作媒染剂,草酸铁铵是印制蓝图的药剂。
8、传统方法是媒染剂来自天然。
9、在染色过程中还将用到一种名为媒染剂的溶剂。
10、本文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羊皮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
11、媒染剂帮助染料附着于原料上。
12、介绍了植物染料的分类和染液的制备,讨论了植物染料在来源、纤维染色、媒染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13、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亚麻织物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
14、探讨了山矾作为媒染剂参与的染黄和染黝工艺。
15、媒染剂有利于染料固定在布料上。
16、媒染剂可以有助于把燃料混合到材料中。
17、并不是所有的色素都可以轻易地染着在纤维上,纤维与色素的结合往往需要藉助于媒介的帮助,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
18、媒染剂的化学成份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9、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同种天然染料,当使用不同的媒染剂染色时,往往会使被染纤维呈现不同的色相。
20、通常,媒染剂都取自天然,例如木灰。
2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红色毛织品是用铝盐作媒染剂染色而成,铝盐含量与毛织品的色度呈相关性。
22、它在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往往是2。这些化合物有各种工业用途,例如作催化剂和媒染剂,还用于电镀。
23、用于玻璃镂刻,提取稀有元素以及用作防腐剂和媒染剂。
24、分析了染料用量、媒染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色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
25、以稀土为媒染剂,研究了绿茶、紫苏、甘蓝等天然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工艺。

媒染剂造句

但像明矾之类的化学媒染剂如今也很常用。
有一种被称为媒染剂的方法被运用在染色流程中。
在传统的方法中,媒染剂是从自然中找到的,树木灰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上的,媒染剂是从自然中发现的。
但是化学媒染剂,比如明矾,在现今很受欢迎。
通常在自然界中寻找媒染剂。
草酸锑可作媒染剂,草酸铁铵是印制蓝图的药剂。
传统方法是媒染剂来自天然。
在染色过程中还将用到一种名为媒染剂的溶剂。
本文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羊皮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
媒染剂帮助染料附着于原料上。
介绍了植物染料的分类和染液的制备,讨论了植物染料在来源、纤维染色、媒染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亚麻织物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
探讨了山矾作为媒染剂参与的染黄和染黝工艺。
媒染剂有利于染料固定在布料上。
媒染剂可以有助于把燃料混合到材料中。
并不是所有的色素都可以轻易地染着在纤维上,纤维与色素的结合往往需要藉助于媒介的帮助,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
媒染剂的化学成份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同种天然染料,当使用不同的媒染剂染色时,往往会使被染纤维呈现不同的色相。
通常,媒染剂都取自天然,例如木灰。

汉字详情

méi [mei]
部首: 323
笔画: 12
五笔: VAF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TMD
四角: 444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某声。本义:婚姻介绍人,媒人)

(2) 同本义

媒,谋也。谋合二姓。——《说文》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县令遣媒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媒人婆迷了路儿,没的说了(做媒的迷了路,没有说合对象了);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说媒人不怕碰钉子,面皮就像马粪那样,越碰钉子越厚);媒红(酬谢媒人的布帛之类的彩礼);媒钱(酬谢媒人的彩礼);媒伯(婚姻介绍人);媒姥(媒妇,媒妪,媒媪,媒妈妈,媒婆)

(4) 媒介

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枚乘《七发》

(5) 又如:媒子(媒翳、媒头。捕鸟用的鸟媒)

(6) 酒母 。如:媒孽,媒蝎(酒母)

动词

(1) 介绍;招致

随而媒孽其短。——《汉书·司马迁传》。注:“谓遘合会之。”

(2) 又如:媒怨(招来忿恨);媒孽(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媒谱(捏造过恶,诬害他人);媒绍(介绍;举荐)

英文翻译

go-between, matchmaker; medium

方言集汇

◎ 粤语:mui4
◎ 客家话:[梅县腔] moe.2 [陆丰腔] moi3 [客语拼音字汇] moi2 [台湾四县腔] moi2 [客英字典] moi2 [海陆丰腔] moi2 [沙头角腔] moi2 [东莞腔] moi2 [宝安腔] m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杯平聲合口一等muai/muoimuɒi
rǎn [ran]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IV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D
四角: 34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 同本义

染,以缯为色也。——《说文》

掌染草。——《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3) 又如:染博士(染色的工匠);染服(僧侣所穿的缁衣。因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户(操染色业的人家);染茜(染成大红色);染采(将织物染成彩色);染事(染色的事务);染网(用牲畜血等染网);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4) 传染,感染

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染疾(患病);染渍(感染,传染);染惹(感染,沾上);染恙(染病,传染);染薰(沾染香气);染上了流感

(6) 渲染 。如:染写(渲染描绘);染渲(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画面);染画(绘画);染削(润色削减);染翰(以笔蘸墨);染毫(濡墨挥笔)

(7) 熏染;影响

舜染于 许由、 伯阳。——《吕氏春秋·当染》

渐染砥砺,几乎道真。——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

(8) 又如:染尚(濡染崇尚);染化(薰陶教化);染神乱志(思想受到迷惑扰乱);染风习俗(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染丝之变(比喻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染惑(外物的影响和迷惑);染上不良习惯;染习(习染)

(9) 污染,沾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10) 又如:染染手儿(沾点光);染戕(血染戈矛);染洁(操行受到污染);染痘

(11) 落笔 。如:染毫(染翰。沾笔书写)

(12) 连累;牵连 。如:染逮(沾污连累);染涉(参与,涉足);染累(染逮。牵连,连累);染惹(沾染;牵扯)

名词

豆豉酱

于是具染而已。——《吕氏春秋》。高诱注:“染,豉酱也。”

英文翻译

dye; be contagious; infec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5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m5 [宝安腔] ngiam3 [东莞腔] ngiam3 [海陆丰腔] ngiam6 [客英字典] ngiam3 ngiam5 [陆丰腔] gniam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4 [台湾四县腔] ngi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琰鹽A上聲開口三等鹽Anʑĭɛmnjemx/reem
[j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YJJH
五行:
仓颉: YLLN
四角: 0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齐声。“齐”亦兼表字义。本义:剪齐)

(2) 同本义

剂,齐也。——《说文》

剂,剪齐也。——《后汉书·刘梁传》注

其命剂也。——《太玄·永》。注:“剪绝也。”

永不轨,其命剂也。——《太玄·永》

剂,剪齐也。——《尔雅》。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

(3) 割

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为哑。——《新书》

(4) 调节;调和

家之所有为剂。——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调剂;剂和(调药;调和);剂救(调和弥补);剂调(调节)

名词

(1) 古代买卖时用的契券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大司寇》。注:“今券书也。”

正之以傅别约剂。——《周礼·士师》。注:“各所持券也。”

听买卖以质剂。——《周礼·小宰》。注:“谓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

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周礼》

(2) 分剂,一定的分量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三国志》

(3) 剂子 。如:面剂儿

(4) 制剂。能产生化学反应、物理效应或生物效应的物质;主要的有效成分 。如:杀虫剂;催化剂;冷冻剂;乳剂;试剂;毒剂;氧化剂;指示剂

(5) 指多味药合成的药剂 。如:剂料(按一定分量和比例调制而成的药料);针剂;丸剂;麻醉剂;利尿剂;催吐剂

量词

用于若干味药配制的汤药 。如:一剂中药

英文翻译

medicinal prepa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i1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