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潮

yīng ér cháo [ying er chao]

词语释义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323
笔画: 11
五笔: MM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BOV
四角: 774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女,賏( yīng)。“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

(2) 同本义

婴,颈饰也。——《说文》

喉下称婴。——《释名》

(3) 初生的女孩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4) 亦泛指初生儿

人始生曰婴。——《释名》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自哂同婴孩——杜甫《山寺》

(5) 又如:男婴;女婴;妇婴;婴子(婴儿。又叫“婴人”);婴儿子(幼儿);婴耄(幼儿和老人);婴弱(幼小);婴提(幼儿);婴稚(幼年);婴孺(幼儿);婴年(少年,儿时)

动词

(1) 系到颈上;戴

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荀子·富国》

(2) 又如:婴衿(犹衿缨。结缨于襟)

(3) 缠绕,反复盘绕其上

白婴茀。——《楚辞·天问》

隗乎共相婴。——扬雄《甘泉赋》。注:“婴,绕也。”

是与天和相婴薄。——《淮南子·要略》。注:“婴,绕抱也。”

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汉书·贾谊传》

借问之何之?世网婴我身。——《文选·赴洛道中作》

(4) 又如:婴怀(萦怀;牵挂在心);婴意(挂心,在意);婴纶(羁缚);婴物(萦怀世务;纠缠于外界事物)

(5) 通“撄”。触犯

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强国》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乐论》

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韩非子·说难》

(6) 又如:婴触(触犯);婴罪(获罪)

(7) 绕,围绕

必将婴城固守。——《汉书·蒯通传》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8) 又如:婴城坚守(绕城固守);婴守(环城固守);婴城(环城而守);婴薄(环绕接近)

(9) 遭受;遇

今我元元,婴此饥馑。——晋· 袁宏《后汉纪》

(10) 又如:婴症(患病;疾病缠身);婴罹(遭受,触陷罗网)

英文翻译

baby, infant;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cháo [chao]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FJ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JJ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动词

两颊透出 。如:潮面(涌上面部);潮红

形容词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如:手艺潮

英文翻译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u2 [梅县腔] chau2 [陆丰腔] chau3 [宝安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e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客英字典] chau2 ch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