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婣媾”。 1.姻亲。《吕氏春秋·必己》:“舆隶婣媾小童无不敬,以定其身。”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隋书·李敏传》:“至 敏 而合意,竟为姻媾。”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其人若无殊才异德者,但纪姓名、歷官、祖父、姻媾而已。”《明史·四川土司传二·播州宣慰司》:“ 玠 至 蜀 ,察 永寧 、 酉阳 皆 应龙 姻媾,而 黄平 、 白泥 久为仇讐,宜剪其枝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婣媾”。
⒉ 姻亲。
引《吕氏春秋·必己》:“舆隶婣媾小童无不敬,以定其身。”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隋书·李敏传》:“至敏而合意,竟为姻媾。”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志》:“其人若无殊才异德者,但纪姓名、歷官、祖父、姻媾而已。”
《明史·四川土司传二·播州宣慰司》:“玠至蜀,察永寧、酉阳皆应龙姻媾,而黄平、白泥久为仇讐,宜剪其枝党。”
⒊ 结为姻亲。
引《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卢谌“感交”>》:“姻媾久不虚,契阔岂但一。”
吕向注:“姻媾,谓諶妹嫁琨(刘琨 )弟。”
《旧唐书·褚遂良传》:“顷者频年遣使,请婚大国,陛下復降鸿私,许其姻媾。”
姻媾的国语词典
姻亲。
姻媾的网络释义
姻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
(2) 同本义 。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说文》
婿之父为姻。又,婿之党为姻兄弟。——《尔雅》
不思旧姻。——《诗·小雅·我行其野》
琐琐姻亚。——《诗·小雅·节南山》
某以得外昏姻。——《仪礼·士昏礼记》
昏媾姻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壻父曰姻,两壻相谓曰亚。”
皆弦姻也。——《左传·僖公五年》
(3) 又如:姻母(对兄弟妻之母、姐妹夫之母以及疏亲前辈之妻的称呼)
(4) 妻或妻之父
昏姻之礼。——《礼记》。郑玄注:“婿曰昏,妻曰姻。”
(5) 如:姻翁(亲家公。儿子的丈人或女儿的公公);姻臣(帝王的外戚);姻母(姻伯母。对兄弟妻之母、姐妹夫之母的称呼)
(6) 姻亲
泾阳之妻,则 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太平广记》引《异闻集》
(7) 又如:姻绱(姻亲;亲戚);姻妾(姻亲的婢妾);姻里(帝王的姻戚);姻昵(近的姻亲);姻通(姻亲之谊);姻族(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姻丧(外亲之丧);姻连(姻戚,姻眷,姻媛,姻援,姻私,姻亚,姻好,姻媾,姻懿。都指姻亲);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姻兄(姻亲中同辈弟兄的互称)
(8) 婚姻
源频叨诸府戎禁,预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文选·沈约·奏弹王源》
(9) 又如:姻缘辐辏(形容男女结成夫妻从各方面来说都很合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e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东莞腔] jen1 [客英字典] jin1 [海陆丰腔] rin1 ren1 [沙头角腔] jen1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陆丰腔] j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ʔĭĕn | qjin/i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冓(
)声。本义:交互为婚姻,亲上结亲)(2) 同本义
媾,重婚也。——《说文》
今将婚媾以从秦。——《国语·晋语》
(3) 恢复亲善友好的关系,讲和,交好
媾,和好也。——《正字通》
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战国策·赵策》
(4) 又如:媾和
(5) 厚爱,宠爱
彼其之了,不遂其媾。——《诗·曹风·侯人》
(6) 交合 。如:交媾
(7) 会合 。如:媾兵(交兵,交战);媾接(交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eu5 [宝安腔]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eu4 [台湾四县腔] kieu5 [客英字典] geu5 [海陆丰腔] kie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遘 | 古候 | 見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h/kow | k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