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夫

yí fu [yi fu]
注音 一ˊ ㄈ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母亲的姐妹夫。

妻的姊妹夫。

共狎一妓之两男互称姨夫。

词语解释

  1. 母亲的姐妹夫。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 胡长粲 以从舅之亲, 冯子琮 以姨夫之戚,俱受寄託,并当枢要。”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亲戚》:“ 袁聿修 为姨丈人 崔休 所知赏,盖今之姨夫也。”

  2. 妻的姊妹夫。

    宋 欧阳修 先娶 王拱宸 妻姊,妻死,再娶其妻妹,故时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语。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

  3. 共狎一妓之两男互称姨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姨夫眼眶》:“盖北人以两男子共狎一妓则呼为姨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红娘 呵,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 张生 呵,你撞着个水浸老鼠的姨夫。” 王季思 校注:“ 鶯鶯 既别无姊妹,则此处称 郑恒 为姨夫,显係借勾栏习语打諢。”

引证解释

⒈ 母亲的姐妹夫。

隋卢思道《北齐兴亡论》:“胡长粲以从舅之亲, 冯子琮以姨夫之戚,俱受寄託,并当枢要。”
明王志坚《表异录·亲戚》:“袁聿修为姨丈人崔休所知赏,盖今之姨夫也。”

⒉ 妻的姊妹夫。 宋欧阳修先娶王拱宸妻姊,妻死,再娶其妻妹,故时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语。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

⒊ 共狎一妓之两男互称姨夫。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姨夫眼眶》:“盖北人以两男子共狎一妓则呼为姨夫。”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红娘呵,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 张生呵,你撞着个水浸老鼠的姨夫。”
王季思校注:“鶯鶯既别无姊妹,则此处称郑恒为姨夫,显係借勾栏习语打諢。”

姨夫的国语词典

称谓:(1)​ 称母亲姊妹的丈夫。也称为「姨丈」。(2)​ 称妻子姊妹的丈夫。

姨夫的网络释义

姨夫

  • 姨夫,有三种不同含义:
  • 1.妻亲的姊妹夫。名词属性。是亲戚间称谓的一种。
  • 即指妻子的姊夫/妹夫。即姨子的丈夫。因为姨子分大姨子、小姨子两种。所以姨子的丈夫也有大姨夫与小姨夫之分。
  • 2.母亲的姊妹夫。名词属性。是亲戚间称谓的一种。
  • 即指妈妈的姊夫/妹夫。即姨母的丈夫。因为姨母分姨妈、姨娘两种。所以姨母的丈夫也有大姨夫与小姨夫之分。
  • 姨妈的丈夫,即姨爸(大姨父/大姨夫)。
  • 姨娘的丈夫,即姨爹(小姨父/小姨夫)。
  • 3.共狎一妓之两男互称姨夫。
  • 姨夫的翻译

    英语: mother's sister's husband, husband of mother's sister
    法语: le mari de la soeur du père, mari de tante paternelle, oncle

    姨夫造句

    虽然小心小心留手而下,却依然让这位表姨夫连连投子认输。
    罗莎蒙德在早餐时谈到,费瑟斯通姨夫对新医生另眼相看,十分器重。
    “是我的话,我会让他们永远丢掉饭碗!”维能姨夫在听见播抱员的最后一句话时吼到。
    据其亲属介绍,他持刀的原因,是为了要伤害自己的姨夫,他从小受了刺激,觉得姨夫看不起他,常常唠叨他,便记恨在心。
    他的校服和魁地奇的制服、坩锅、羊皮纸、羽毛笔还有大部分的课本最后都堆到了一个角落里,他不知道姨夫和姨妈会如何处置它们。
    他见自己的小聪明被姨夫一语点破,拘谨地苦苦一笑,就编了个弥天大慌。
    绱鞋铺的老板和冯春明家沾点亲,冯春明叫他二姨夫。
    “你到底在倒什么鬼?小子?”维能姨夫哇哇叫着,声音由于气愤而颤抖着。
    胡八一,就缺德吧你,下边这位哪是我二大爷啊,你看清楚了再说,那不是你媳妇儿吗?哦,看错了,原来这是你老姨,我可不给你当姨夫。天下霸唱。
    元帅姨夫抱着放羊铲微笑着走了过来,蹲在一棵小树下点燃烟锅儿嘬了一口说我可不这么看,娃儿,穷没什么不好,穷才更容易让人满足。
    旁边二姨夫似乎又旧话重提道姐夫,我早就说了吧,小涛今年是本命年,说什么你也该给他穿点红的。
    听说最近鬼子又要下乡扫荡,在拦柜里搬茶叶的秋成正寻思着找借口去徐树家探听准信儿,见了他姨夫带来的对虾正好,送对虾上门是个引子。
    在魔法石中,弗农姨夫从不允许哈利提问题。
    每次想起姨夫卷缩着身体,挤在那小小的沙发上转辗反侧,萧文心里就不是滋味。
    值此光棍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四姨夫的三小舅子的二外甥女家的大忽悠,对还单身的你表示深切慰问,并传达命令:立即恋爱!务必今年变成双截棍!
    姨夫胖胖墩墩,慈眉善目,像减了一圈肥的弥勒佛。
    维能姨夫一直等到皮尔斯安全出门才开始找哈利算账。
    事实上,读者看到弗农姨夫积极的避开使用他的想象力。
    她会和她的姨妈和姨夫在待在一起,可是,会有很大的变化的。
    虽然哥哥口才很烂一句好听的话也不会说,很爱管东管西有时候像个欧巴桑一样讨人嫌,老是垮着脸看起来不像一个活人,懒得要命总要人说一大堆好话才肯做一顿饭,不如姨夫靠得住也不如姨妈心肠好…夏茗悠。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GXW
    五行:
    仓颉: VKN
    四角: 454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夷声。本义:妻子的姐妹)

    (2) 同本义

    姨,妻之女弟同出为姨。——《说文》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尔雅》

    蔡哀侯曰吾姨也。——《左传·庄公十年》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卫风·硕人》。 毛传:“妻之姊妹曰姨。”

    其妻又吾姨也。——晋· 潘安《寡妇赋》

    (3) 又如:姨夫(妻的姊妹夫;又两男共狎一妓,彼此互称姨夫)

    (4) 母之姊妹

    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左传》。 孔颖达疏:“据父言之,谓之姨,据子言之,当谓之从母,但子效父语,亦呼为姨。”

    (5) 又如:姨丈人(妻之姨夫);姨弟(姨表弟)

    (6) 父亲的小老婆;庶母

    母之姊妹曰姨。——《释名》

    其父之侧庶,亦称姨者,姨本姊妹同事一夫之称,后世无媵之礼,而侧庶实与媵比,故虽非母姊妹,而得借比称之。——翟灏《通俗篇》

    (7) 又如:姨姨(称父之妾;称所亲狎的妓女);姨夫钱(可供循环挪用的他人的钱财)

    英文翻译

    mother/wife's sister; concubin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台湾四县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宝安腔] ji2 [海陆丰腔] r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jii/jizĭɛn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