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舅

gū jiù [ gu jiu]
注音 ㄍㄨ ㄐ一ㄡˋ

词语释义

姑表:~兄弟ㄧ~姐妹。

词语解释

  1. 丈夫的父母,公婆。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认不得是 蔡伯喈 当初爹娘,须认得是 赵五娘 近日来的姑舅。”

  2. 姑表。

    宋 苏轼 《求婚启》:“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水浒传》第四九回:“ 解珍 道:‘ 孙提辖 是我姑舅哥哥。’”《红楼梦》第二十回:“咱们是姑舅姐妹, 宝姐姐 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

引证解释

⒈ 丈夫的父母,公婆。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唐杜甫《牵牛织女》诗:“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认不得是蔡伯喈当初爹娘,须认得是赵五娘近日来的姑舅。”

⒉ 姑表。

宋苏轼《求婚启》:“太真姑舅之婚,復见今日。”
《水浒传》第四九回:“解珍道:‘ 孙提辖是我姑舅哥哥。’”
《红楼梦》第二十回:“咱们是姑舅姐妹, 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

姑舅的国语词典

一家的父亲与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姊弟的亲属关系。

姑舅的网络释义

姑舅

  • 姑舅,拼音 gū jiù,古语,意思是公婆,丈夫的父母。妻子的父母叫舅姑。
  • 现指姑姑和舅舅。
  • 在西北地区,姑舅指表兄弟之间的关系,分上姑舅与下姑舅,舅舅的儿子为上姑舅。
  • 姑舅造句

    一由家贫省费,吉凶同举;一因姑舅双亡,中馈乏人,遂冒丧而易吉。
    “你这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
    我们是姑舅亲戚,已有多年不来往了。
    第五十六回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征讨梁山泊时,汤隆便献钩镰枪的式样,请他姑舅表哥金枪手徐宁上山,破了连环马,首立头功。
    如系女婿、姑舅等至亲,送上的礼物则是猪羊。
    这个钱,别人好几个想要的,我都没有放给他们,谁叫咱是亲戚呢,我不帮你帮谁啊?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你有困难,我当然得先想着你了。
    唐高祖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算起来李世民还要叫他一声表姑父。
    追溯古代诸侯,不论大小,大家都是亲戚,伯仲叔季,姑舅兄弟,分别只是在爵位上,公侯伯子男而已。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二级亲属包括伯姑舅姨、侄子女和祖父母。
    他们两个本来是姑舅亲,俗语有言“姑舅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
    找刘小兴的工作自然由赵健来安排,赵健询问夏青时,葛清辉这才知道赵健和孙有道的姑舅老表关系,心底暗暗有了主张,招待所电话直拨兴庙乡派出所……
    他攀上的这位亲戚不远不近,乃是个姑舅表哥,这位表哥也不是别人,正是天京城城卫队的头号长官金枪徐宁。
    而元诱夫人冯氏的志文中记载,冯氏嫁给元诱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敬爱,死后“慈姑抚恸,亲里沾衿”。

    汉字详情

    [gu]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D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JR
    四角: 444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副词

    (1) 姑且,暂且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动词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东莞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宝安腔] gu1 [陆丰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uko/ku
    jiù [jiu]
    部首: 609
    笔画: 13
    五笔: VL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WKS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2) 同本义

    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说文》

    王之元舅。——《诗·大雅·崧高》

    于舅家见。——宋· 王安石《伤仲永》

    复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如:妻舅;小舅子

    (5) ∶古代称丈夫的父亲

    舅在则君舅,舅没则曰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吾舅死于虎。——《礼记·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称妻之父

    婿亲迎,见于舅姑。——《礼记·坊记》

    (8) 古时天子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又诸侯称异姓大夫为舅

    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

    使孔赐伯舅胙。——《左传·僖公九年》

    英文翻译

    mother's brother, uncl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ka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1 kiu3 [宝安腔] kiu1 [沙头角腔] kieu1 [客语拼音字汇] kiu1 [台湾四县腔] kiu1 kiu3 [东莞腔] kiu1 [客英字典] kiu1 kiu3 [梅县腔] kiu1 [陆丰腔] k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九上聲開口三等gʰĭəugiux/gi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