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

gū sǎo [ gu sao]
注音 ㄍㄨ ㄙㄠˇ

词语释义

姑嫂 gūsǎo

(1) 妇人和她丈夫的姐妹的合称

daughter and her brother' wife;sister-in-law

词语解释

  1. 女子与其弟兄的妻子的合称。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阿,你姑嫂两个也算得二位老太太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何况我们女子,婆媳、妯娌、姑嫂团在一处,第一件要紧的是和气,其次就要大家取乐了。”

引证解释

⒈ 女子与其弟兄的妻子的合称。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阿,你姑嫂两个也算得二位老太太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何况我们女子,婆媳、妯娌、姑嫂团在一处,第一件要紧的是和气,其次就要大家取乐了。”

姑嫂的国语词典

妇女本人与丈夫姊妹的合称。

如:「她们姑嫂二人相处愉快,情同姊妹。」

姑嫂的网络释义

姑嫂

  • 姑嫂,词语,读作“gū sǎo”,指妇人和她丈夫的姐妹的合称。
  • 姑嫂造句

    姑嫂饼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
    她们两人在屋内,不要任何人侍候,就姑嫂两人,边吃边聊着。
    半个多世纪未见的姑嫂俩,见面却谁也认不出谁。
    他看见姑嫂俩一个丰韵犹存,一个年轻靓丽,不但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而且在帮她们买票玩碰碰车后两人表现得更加热情,就动了邪念。
    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
    她们首先倾吐了要做姑嫂的喜悦,两位小姐欢欢喜喜的一次次拥抱,洒下了欣喜地泪水。
    “最近我遇到过三姑嫂,她们住在一起,全都做了妓女。”她又说道。
    自古婆媳姑嫂多不和,不见得那些婆婆嫂嫂有多恶,无非是想让过门的媳妇多惦念自家夫君的好。烽火戏诸侯。
    冯二根对这姑嫂二人施展“一三五二四六”策略,姑嫂二人居然都不知道在共用同一情人。
    兴地和各自的“新娘”办理了结婚证,谁想到,两天后,两个“新娘”就以逛街购物为由,一起跑路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两个“新娘”,其实是姑嫂俩。
    乔治安娜现在长住在彭伯里了姑嫂之间正如达西先生所料到的那么情投意合,互尊互爱,甚至融洽得完全合乎她们自己的理想。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
    郭母见如此说,也就应了,只听凭姑嫂二人去调摆。
    筠倩与梨娘姑嫂之情耳,并无浃髓沦肌之爱,镂心刻骨之情,今梨娘死,筠倩哭之,即对于亲姊,亦无斯哀痛,此则旁观者所不解也。
    一个大家庭里,难免有姑嫂勃虓之争。
    林家姑嫂相处得很好。
    昨日上午,家住姑嫂树村的张大爷早早赶到汉兴社区,向正在该社区走访的江汉区法院巡回法庭法官进行咨询。
    姑嫂俩像是亲姐妹,四邻五舍像是亲骨肉,在老人病重之后“熬天数”的当空里,大姑姐掏着心窝子说真心话,说得两人抱头痛哭。
    谁说我们成不了姑嫂啊?

    汉字详情

    [gu]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D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JR
    四角: 444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副词

    (1) 姑且,暂且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动词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东莞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宝安腔] gu1 [陆丰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uko/ku
    sǎo [sao]
    部首: 323
    笔画: 12
    五笔: VVHC
    五行:
    仓颉: VHXE
    四角: 474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叟声。本义:兄之妻)

    (2) 同本义

    嫂,兄妻也。——《说文》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尔雅》

    是嫂亦可谓之母乎?——《礼记太传》

    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史记·苏秦列传》

    (3) 又如:表嫂;大嫂;嫂溺叔援(变通;权变。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有人问孟子:阿嫂落水该不该救:孟子说应该。男女授爱不亲是“经”,伸手救援是“权”。必要时要从权。后人遂称“经权达变”)

    (4) 对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的敬称 。如:嫂夫人;何嫂;祥林嫂

    英文翻译

    sister-in-law, elder brother's wif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au3 [台湾四县腔] so3 sau3 [梅县腔] sau3 [东莞腔] sau3 [客语拼音字汇] sau3 so3 [宝安腔] sau3 [客英字典] sau3 so3 [陆丰腔] so3 [海陆丰腔] so3 sau3
    ◎ 潮州话:so2 s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老上聲開口一等saux/savs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