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

mèi fu [mei fu]
注音 ㄇㄟˋ ˙ㄈ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妹夫 mèifu

(1) 妹妹的丈夫。也称“妹婿”

younger sister's husband

词语解释

  1. 妹妹的丈夫。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董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 ……齎詔书喻 绍 , 绍 使 河内 太守 王匡 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班 , 王匡 之妹夫。”《晋书·裴宪传》:“ 东海王 越 , 盾 妹夫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初 城 之妹夫亡在他处,家贫不能葬。”《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一看就知是个走路的行家,便不动手了。--这可就用着妹夫你了。”

  2. 妓家称嫖客。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 赵盼儿 :‘我道是谁,原来是妹夫!你那里来?’”

引证解释

⒈ 妹妹的丈夫。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董卓﹞遣执金吾胡母班 ……齎詔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王匡之妹夫。”
《晋书·裴宪传》:“东海王越,盾妹夫也。”
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初城之妹夫亡在他处,家贫不能葬。”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一看就知是个走路的行家,便不动手了。--这可就用着妹夫你了。”

⒉ 妓家称嫖客。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赵盼儿 :‘我道是谁,原来是妹夫!你那里来?’”

妹夫的国语词典

称谓。称妹妹的丈夫。

妹夫的网络释义

妹夫

  • 妹夫(拼音:mèi fu)指的是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 (即妹妹)的丈夫统称为妹夫。
  • 妹夫的翻译

    英语: younger sister's husband
    德语: Schwager (Mann der jüngeren Schwester)​ (S)​, Schwager (Mann der jüngeren Schwester)​ (S)​
    法语: beau-frère

    妹夫造句

    慕容梦雅一下抓住哥哥的把柄,颇为得意,看到门口闪过的人影才沉下声来认真地附在哥哥耳边说,我给你找的妹夫也来了,不过他不敢进来,你好好跟他说别凶哦。
    风韵闻言俏脸飞红,也从上至下扫视了杨剑龙一遍,见他眉清目秀,虽及不上妹夫萧玉俊俏,却比之要洒脱得多,更有一种落拓不羁的气度,芳心剧烈颤动。
    什么经济卫生点的地方?有咱这主任妹夫在,今天去个高档点的地方,紫江大饭店!
    他们以为桑儿要把她妹夫打死,不想陪他去见上帝。
    妹夫,没有了下酒菜,你我就喝点寡酒,聊聊吧。
    关友声夫人是济南名伶闫露华,奚先生来济南唱戏,张希侯司鼓,而中石先生正是张希侯的小妹夫。
    “妹夫”带走了妻子,寻妻不成,连杀“妹夫”一家四口———与大舅嫂私奔引出灭门惨案。
    该报刊登了女童星鲁比娜及其父亲、姨父以及乔装打扮的记者的合影,另外还有库雷希与他的妹夫上周会面的视频剪影。
    来自福建的一号人物张某负责订单销售,二号人物张某妹夫负责仓储、运输,来自河南的三号人物张某负责对白条烟进行接嘴、包装。
    袁粲、刘秉起兵之夕,太祖以秉是惠基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王敬则观其指趣,见惠基安静不与秉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直到记者昨日采访,张方仍后悔一个月前挖碑时没有在墓碑上勒上一根绳子,要是拽住那墓碑,三儿媳和二妹夫就不会被倒下的碑砸死。
    妹夫,你是个清高的人,决不会为钱或者女人而做出恩将仇报、阴险歹毒的事。
    鲁天雄胁肩谄笑,说道卑职的妹夫就是烟霞居士柳长清。
    咳……看见妹夫,就忘了哥哥拉,这么快胳膊就往外拐拉。
    王爷差一个舌辩之士去和庆王晓以利害,说如果继续攻打夏国,得益的是太子殿下,要知道如今陆俊可不再是他庆王的帐下了,而是太子殿下的妹夫了。
    周仲阳的妹妹和妹夫则拿着扩音器苦苦哀劝。
    近日,郑先生和二妹夫的家被闹得鸡犬不宁,因为他们的老婆和丈母娘同时吵闹着要到宾馆去住。
    我每年看很多新戏,因为我的妹夫是当地剧院的总经理,经常给我们赠票。
    那个便宜的妻妹夫胆大心黑,向来只认钱,完全不讲规矩。
    我的小妹妹敬美当兵以后就在部队结了婚,妹夫是个协理员,一个很实在大度的山东汉子,后来两人一块儿转业到了太原钢铁公司。

    汉字详情

    mèi [mei]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FIY
    五行:
    仓颉: VJD
    四角: 454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未声。本义:妹妹)

    (2) 称同父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

    妹,女弟也。——《说文》

    及姑姊妹。——《左传·襄公十二年》

    妹者,少女之称也。——《易·归妹》注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卫风·硕人》

    (3) 又如:妹妹;妹丈(妹妹的丈夫);妹婿(妹夫)

    (4) 称亲戚中同辈(或为表示亲善对非亲戚中同辈)年纪比自己小的女子 。如:表妹;挑花妹

    (5) 古邑 。在今河南省淇县

    形容词

    通“昧”。昏暗不明

    而弃妹之者,不仁也。——《庄子·天道》

    英文翻译

    younger s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u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i5 [梅县腔] moe.5 [陆丰腔] moi5 [客语拼音字汇] moi4 [海陆丰腔] moi5 [客英字典] moi5 [宝安腔] moi5 [东莞腔] moi5 [台湾四县腔] moi5
    ◎ 潮州话:muê7 muê6(muē muĕ)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佩去聲合口一等muɒimuaih/muoy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