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道来

rú shí dào lái [ru shi dao lai]

词语释义

陈述事实的意思。

汉字详情

[r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R
四角: 46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njo/rvɳĭo
shí [shi]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YK
四角: 308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 同本义

實,富也。——《说文》

实,满也,塞也。——《小尔雅》

实,荣也。——《墨子经上》

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素问·调经论》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家虚而大臣实。——《韩非子·亡征》

(3) 又如:殷实;实核(种子);实谷(子粒饱满的谷类作物)

(4) 真实;诚实

实,诚也。——《广雅》

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论衡·乱龙》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实充(老实);实受(忠厚老实);实业(实际业绩);实迹(真实的证据,事实);实拍(实在的);实丕丕(实呸呸、实坯坯。都指实实在在);实志(真实的心愿);实理(真实的道理);实音(确实的消息);实户(实际户数);实支(实际支出);实年(实际年龄);实务(实际事物);实福(实际的幸福);实祸(实际的祸害)

(6) 广大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节南山》

(7) 坚实;坚强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

(8) 又如:实落(结实;实实在在);实拍拍(形容硬、结实);实秘秘(严严实实);实癖癖(硬鼓鼓);实坚(坚定)

名词

(1) 钱财; 财产; 财物

聚敛积实。——《左传·文公十八年》

令尹问蓄聚积实。——《国语·楚语》

好实无厌。——《礼记·哀公问》

耻费强实。——《礼记·表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国语·晋语》

庭实设。——《仪礼·聘礼》。注:“乘马。”

庭实,贡献之物也。——《后汉书·班彪传》注

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礼记·表记》

(2) 又如:积实(积累财富)

(3) 果实;种子

草木之实。——《礼记·祭统》。注:“菱芡榛栗之属。”

实函斯活。——《诗·周颂·载芟》。笺:“种子也。”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结实

(5) 实际,事实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6) 又如:实情

(7) 物资,器物

在军无日不讨军事而申儆之。——《左传》

(8) 结果,效果

畏惧存想,同一实也。——王充《论衡》

(9) 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副词

(1) 真正地;确实;实在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实供(如实招供);实属谣言;实有其事;实然(真实;实在);实稔(确实成熟了)

(3) 果然

毕阳实送 州犁于 荆。——《国语》

(4) 终于

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吕氏春秋》

(5) 实际上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 充满;充实;填塞

实其言,必长晋国。——《左传·宣公十二年》

狗马实外厩。——《战国策·齐策四》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实牣(充满;充实);实实窒窒(拥挤不堪的样子);实心(充塞于心);实窒胡同(死胡同);实边(充实边疆);实禀(充实粮仓)

(3) 实践;实行 。如:实其言(实行其所说的事)

(4) 结果实;结子实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5) 使加强,充实

徙民实边。——《汉书·晁错传》

(6) 察实;核实

阅实其罪。——《书·吕刑》

(7) 即,就是

我之先君,实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从兄希声》

(8) 据实陈报

令国中凡有游产,皆使自实。——《三国志》引《魏略》

英文翻译

real, true; honest, 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t8 [客英字典] shit8 [台湾四县腔] siit8

宋本广韵

dào [dao]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THP
五行:
仓颉: YTHU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
lái [l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DT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动词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 中 。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方〉∶在 。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词

(1) 你的;你们的 。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助词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