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如嚼鸡肋
(1)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用法
如嚼鸡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少有实惠。
近义词
反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如 | 人諸 | 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njo/rv | ɳĭo |
详细解释
jiáo
动词
(1) (形声。从口,爵声。本义:以牙磨碎食物)
(2) 同本义
嚼,削也。——《释名》
嚼,噬嚼也。——《玉篇》
(3) 又如:嚼蜡(多指文章或讲话没有滋味,没有意思);嚼吞(咀嚼吞食);嚼咽(咀嚼吞咽);嚼头(经得起咀嚼的厚味(多用比喻义))
(4) 吃 。如:嚼作(吃喝);嚼食(吃东西,吃喝);嚼啜(吃喝);嚼蔬(吃蔬菜度日,形容饮食粗劣)
(5) 剥蚀、蛀蚀、冲蚀或冰川侵蚀
水嚼沙洲树出根。——宋· 真山民《朱溪涧》
(6) 干杯
复嚼者,京都饮酒相强之辞也。——《续汉书·五行志》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疆必灌之。——《史记》
(7) 咬。如:嚼食(咬食);嚼啮(咬啮);嚼齿,嚼穿龈血(均形容愤恨已极之状)
(8) 比喻吃用 。如:嚼本(坐吃本钱);嚼民(剥削人民)
(9) 乱说话 。如:嚼蛆(骂人话。胡说八道);嚼说(议论,说三道四);嚼牙(说撮弄是非的话;爱挑锡或说别人的坏话)
(10) 吟赏,玩味 。如:嚼羽(调弄音律;吟讨作赋);嚼味(咀嚼品味);嚼征(调弄音律)
(11) 唠叨 。如:嚼念(絮聒,唠叨)
(12) 另见
jiào
(1) ——“倒嚼”(
):即牛羊等动物的反刍(2) 另见
jué
名词
(1) 义同“嚼(
),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嚼,噬嚼也。——《玉篇》
咀啮曰嚼。——《通俗文》
牛曰齝。——《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
(2) 又如:咀嚼;嚼血(嚼唇出血);过屠门而大嚼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ok7 ciau3 [梅县腔] ciau5 [东莞腔] ziok7 [客英字典] ziok7 ciau5 [台湾四县腔] ziok7 tsio5 ziau3 cia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jiog5 qiau4 [海陆丰腔] ziok7 tsio5 ziau3 ci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皭 | 在爵 | 從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ziak/dziak | dzʰĭa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 (Gallus gallus )
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说文》
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雞。——《礼记·月令》
雞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雞。——《易·说卦传》
工商执雞。——《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鸡肤(鸡皮。比喻皮肤粗糙而多皱纹);鸡鹜(鸡和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èi
名词
(1) (形声。从肉,力声。本义:肋骨)
(2) 同本义
肋,肋骨也。——《说文》
肋,勒也,所以捡勒五脏也。——《释名·释形体》
(3) 又如:肋下(腋下);肋肢(腋下,胳肢窝);肋窝(也作“肋罗”。胸前腋下的部位。通称胳肢窝)
(4) 房屋或其它建筑物中的构架木材 。如:肋木
(5) 胸部的侧面 。如:两肋插刀
(6) 另见
lē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t8 [梅县腔] let8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ag6 lid6 [台湾四县腔] let8 [客英字典] let8 [东莞腔] lak8 [宝安腔] lak8 l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勒 | 盧則 | 來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lək | l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