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林觉民《绝笔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成语用法
奸官污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贪赃枉法的官吏。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
同邪)。——《墨子·辞过》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名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n1 gien1 [东莞腔] gan1 [梅县腔] gian1 [宝安腔] gan1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ia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an1 [海陆丰腔] gien1 g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干 | 古寒 | 見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an | k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管制,管理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官 | 古丸 | 見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 | ku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2)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说文》
(3) 字亦作汙
潢汙行潦之水。——《左传·隐公三年》。服注:“水不流谓之汙。”
故水郁则为汙。——《吕氏春秋·达郁》
(4) 又如:污池(蓄水的池子)
(5) 污垢,脏东西
污,秽也。——《一切经音义》
川泽纳污。——《左传·宣公十五年》
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史记·滑稽列传》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粪污;去污粉;去污剂;污涂(泥泞;污泥);污腻(污垢,肮脏)
(7) 劳苦之事
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左传》
形容词
(1) 不清洁,肮脏
汙,浊也。——《广雅·释诂三》
濯淖污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污手垢面(手脸都很脏);污面(面部污黑);污乱(污秽淫乱);污慢(污秽怠忽);污言(脏话);污邪(污秽邪恶);污史(污秽的史 实);污世(污浊混乱的世道)
(3) 卑污 。如:污德(卑污的品德);污伪(污邪诈伪);污杂(卑污混杂);污贱(卑污下贱);污佞(卑污奸佞);污卑(卑污);污行(卑污的品行或行径);污口横蔑(用污秽的言论肆意污蔑);污暴(污滥暴虐);污僻(污滥邪僻)
(4) 腐败的;社会风气、个人道德等恶劣、败坏的
污吏。——《孟子·暴君》
(5) 又如:贪官污吏;污道(污邪之道);污俗(恶习;坏风气);污官(脏官)
(6) 低洼的 。如:污洼(洼坑);污庳(低洼之地);污淖(泥淖);污坳(低洼);污下(低洼)
(7) 地位低下的 。如:污劣(低劣)
(8) 衰微的
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礼记》
动词
(1) 玷污
殊不沾污。——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蔑污使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污闻(玷污耳朵的听闻);污累(玷污连累);血污其衣;污坏(污染败坏);污眼(弄脏眼睛)
(3) 污辱,在言词或举动上傲慢地、无礼地或轻蔑地对待 。如:污伤(诬毁中伤)
(4) 涂抹 。如:污墁(涂饰,粉刷)
(5) 洗去污垢
风吹云露火,雪污玉关泥。——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6) 漫出,水超过约束物高限而流出
…忽震一声,瓮悉列于梁上,都无滴污于外。——康骈《剧谈录》
(7) 贪污
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wu1 [宝安腔] wu1 [客语拼音字汇] vu1 vu1 [陆丰腔] wu1 [沙头角腔] w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烏 | 哀都 | 影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ʔu | q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2)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吏势(官吏的权势力量);吏议(官吏商讨政事;处分官吏;拟议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4) 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吏员(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狱吏(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
(6) 吏部狱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班固《汉书》
(7) 姓
动词
(1) 治理;为官
夫吏者,理也。——《汉书·王莽传下》
是为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宋之问《蓝田山庄》
(2) 又如:吏才(为政的才能);吏方(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处理政务之道);吏隐(闲居下级官位);吏材(为政的才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5 [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东莞腔] li3 [客英字典] li5 [宝安腔]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台湾四县腔] li5
◎ 潮州话:l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吏 | 力置 | 來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lĭə | lih/l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