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奸宄
(1) 犯法作乱的坏人
词语解释
亦作“ 姦轨 ”。亦作“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书·舜典》:“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指违法作乱的人。
《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明史·花茂传》:“ 广东 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指劫夺。
《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新唐书·刘晏传》:“ 东垣 、 厎柱 , 澠池 、 北河 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 河 为藪。”
奸诈不法。
《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 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姦轨”。亦作“奸宄”。
⒉ 违法作乱的事情。
引《书·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姦宄。”
孔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
《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⒊ 指违法作乱的人。
引《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
《明史·花茂传》:“广东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⒋ 指劫夺。
引《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商邑。”
孔颖达疏:“姦宄,谓劫夺。”
《新唐书·刘晏传》:“东垣、厎柱,澠池、北河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河为藪。”
⒌ 奸诈不法。
引《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
《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宋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奸宄的国语词典
犯法作乱。《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幸。」也作「奸宄」。
奸宄的网络释义
奸宄
奸宄的翻译
奸宄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
同邪)。——《墨子·辞过》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名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n1 gien1 [东莞腔] gan1 [梅县腔] gian1 [宝安腔] gan1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ia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an1 [海陆丰腔] gien1 g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干 | 古寒 | 見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an | kɑn |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宀(
),九声。本义: 从内部作乱或窃夺 )同本义宄,奸也。——《说文》。外为盗,内为宄。
冠贼奸宄。——《虞书》。注:“在内曰宄。”
宄,内盗也。——《广韵》
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书·牧誓》
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国语·晋语六》
名词
作乱或盗窃的人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国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i3 [客英字典] kw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1 [台湾四县腔] gui3 [海陆丰腔] gui3
◎ 潮州话:戈威2(轨)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軌 | 居洧 | 見 | 脂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脂B | 止 | kyix/kwyy | kw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