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祀

yì sì [ yi si]
注音 一ˋ ㄙˋ

词语释义

亦作'奕禩'。 世代﹐代代。

词语解释

  1. 亦作“ 奕禩 ”。世代,代代。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 商 谓年为祀。奕禩,犹奕世也。” 清 曾国藩 《送周荇农南归序》:“国家承平奕禩,列圣修礼右文。”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禩。” 清 雷昭性 《名说》:“旷观数千年歷史,横览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鸿名而喧传于奕祀者,必能宣扬其国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奕禩”。世代,代代。

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 商谓年为祀。奕禩,犹奕世也。”
清曾国藩《送周荇农南归序》:“国家承平奕禩,列圣修礼右文。”
清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禩。”
清雷昭性《名说》:“旷观数千年歷史,横览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鸿名而喧传于奕祀者,必能宣扬其国威。”

奕祀的网络释义

奕祀

  • 奕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世代。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YO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K
    四角: 008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大,亦声。本义:大)

    (2) 同本义

    奕,大也。——《说文》

    往小来奕。——《太玄·格》

    四壮奕奕。——《诗·小雅·车攻》

    奕奕梁山。——《诗·大雅·韩奕》

    伯夷相 唐, 尚父宾 周。受氏胙国,重光奕休。—— 宋· 王安石《祭吕侍读文》

    (3) 美的

    自关而西,凡美容谓之奕。——《方言》

    万舞有奕。——《诗·商颂·那》

    (4) 累,重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世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奕世簪缨(子孙世代都为显宦贵族);奕世(累世,代代);奕代(奕世,累世);奕叶(累世,代代)

    (6) 光明

    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明之丽天也。——三国魏· 何晏《景福殿赋》

    (7) 又如:奕奕(光明的样子;亮光闪动的样子);奕赫(光显的样子)

    名词

    世,时代

    使如来福业,不坠于今奕。——北周· 王妙晖《造释迦像记》

    英文翻译

    in sequence, orderly;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ĭɛkjek
    [si]
    部首: 431
    笔画: 7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FRU
    四角: 372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2) 同本义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3) 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4) 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

    名词

    (1) 祭神的地方

    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

    (2)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3) 世,代

    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

    惟十有三祀。——《书·洪范》

    (5)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

    祀,国之大事也——《左传》

    英文翻译

    to sacrifice,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陆丰腔] sii5 [东莞腔] cu5 [沙头角腔] su3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宝安腔] su5 [台湾四县腔] sii5 [梅县腔]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詳里上聲開口三等zsix/sziioz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