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宜封禅

zòu yí fēng shàn [zou yi feng shan]

词语释义

是一篇古文。

汉字详情

zòu [zou]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W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KHK
四角: 5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 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 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2) 同本义

奏,进也。——《说文》

敷奏以言。——《虞书》

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书·益稷》

相如奉璧奏 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论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 郑女发清歌。——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奏舞(行舞,献舞);奏歌(行歌,献歌)

(4) 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上书谓之奏。——《论衡·对作》

奏平彻以闲雅。——陆机《文赋》。注:“奏以陈情叙事。”

奏对称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奏书(上奏于天子的文书);奏牍(古时臣子上奏君上的书牍);奏参(向皇上奏章弹劾);奏事(臣下上书给天子论事);奏劾(上章弹劾);奏明(奏陈明白)

(6) 演奏,吹奏

奏而食。——《礼记·玉藻》

要其节奏。——《礼记·乐记》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迨半奏。

辍其技不奏。

更奏鸣凤。

含愁更秦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唐· 卢仝《有所思》

(7) 又如:奏公(从事演奏);奏阕(乐曲演奏终了);奏假(演奏升堂之乐);奏庸(击钟);奏曲(演奏乐曲)

(8) 取得;产生

各奏汝功。——唐· 韩愈《平淮西碑》

(9) 又如:奏绩(取得成绩;建立功绩);奏凯(胜利)

(10) 进(刀)

奏刀騞然。——《庄子·养生主》

名词

(1) 臣子上帝王的文书

在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后汉书·赵充国传》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2) 又如:奏稿(奏章的草稿);奏札(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奏案(批阅奏本的几桌)

英文翻译

memorialize emperor; re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 客家话:[梅县腔] zeu5 [陆丰腔] zeu5 [客英字典] zeu5 [东莞腔] zeu5 [客语拼音字汇] zeu4 [海陆丰腔] zeu5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zeu5 [宝安腔] ziu5
◎ 潮州话:z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候去聲開口一等tsəucuh/zow
[yi]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E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
四角: 3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名词

(1)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2)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

(3) 适宜的事

(4) 丰收 。如:宜年(指丰收之年)

(5) 通“仪”。法度,标准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

(6) 通“谊”( )。合理的道理、行为

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

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

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

(1)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

宜乎众人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 周敦颐《爱莲说》

国亦宜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

副词

(1) 当然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2) 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英文翻译

suitable, right, fitting, prop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梅县腔]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i2 [陆丰腔] gni3 [客英字典] ni2 [东莞腔] ji2 [沙头角腔] gni2 [宝安腔] ngi2 [海陆丰腔] ni2 ng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魚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ngie/ngyeŋĭe
fēng [feng]
部首: 307
笔画: 9
五笔: F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GDI
四角: 44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2) 同本义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

(4) 坟堆;土堆

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管子》

(6) 国土,土地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

(7) 泛指书信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8) 封建主义的简称

(9) 封山,山名 。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10) 姓

动词

(1) 分封土地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宋· 苏洵《六国论》

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

(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

(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将何以封矣。——《国语·楚语下》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

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书》

(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

(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堆土筑坟

封王子比干之墓。——《礼记》

(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如:把酱菜坛子封好

(11) 界限,局限

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

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

(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

(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 。如:炉子封了吗?

形容词

(1) 高

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2) 大 。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英文翻译

letter, envelope; feud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宝安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g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府容平聲開口三等pyung/pivng
chán,shàn [chan,shan]
部首: 431
笔画: 12
五笔: PYUF
五行:
吉凶:
仓颉: IFCWJ
四角: 38256

详细解释

chán

动词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 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

名词

(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

(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

(3) 另见 shàn

shàn

动词

(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2) 同本义

禅,祭天也。——《说文》

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

(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

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

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

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

(4) 让位

(5) 帝王让位给他姓

遂禅之。——《书·尧典》

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

(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

(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

(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

(9) 传授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

(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

(11) 引申为继承

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

(12) 〈形〉 通“殚”。尽

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

(13) 通“擅”。独断专行

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

(14) 另见 chán

英文翻译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 (DKW: 24787')

方言集汇

◎ 粤语:sim3 sin4 sin6
◎ 潮州话:siang5(siâng)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5(siêng) siêng6(siĕ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