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宁

kuí níng [kui ning]
繁体 奎寧
注音 ㄎㄨㄟˊ ㄋ一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奎宁 kuíníng

(1) 一种苦味花状结晶左旋生物碱C 20 H 24 N 2 O 2 ,得自金鸡纳树皮。它是二元碱,形成两类盐,由甲氧基喹啉和奎宁环衍生。医药上使用盐的形式,主要用作抗疟药

quinine

词语解释

  1. 药名。是从金鸡纳树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有苦味。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也叫金鸡纳霜。

引证解释

⒈ 药名。是从金鸡纳树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有苦味。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也叫金鸡纳霜。

奎宁的国语词典

一种药物。为英语 quinine的音译。由金鸡纳树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有强苦味,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奎宁的网络释义

奎宁

  • 奎宁(Quinine),俗称金鸡纳霜,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及其同属植物的树皮中的主要生物碱,化学称为金鸡纳碱。1820年P.J.佩尔蒂埃和J.B.卡芳杜首先制得纯品,它是一种可可碱和4-甲氧基喹啉类抗疟药,是快速血液裂殖体杀灭剂。
  • 奎宁的翻译

    英语: quinine (loanword)​
    德语: Chinin (S, Chem)​
    法语: quinine

    奎宁造句

    哈里,能劳驾你吗?汤姆和安杰拉都想要掺奎宁水的杜松子酒。
    以价廉的天然产物辛可宁和奎宁为原料,在温和的条件下方便地合成了两个手性膦氮配体。
    本文用微分示波电位滴定法测定二巯基丙醇,盐酸奎宁和度米芬。方法简便,快速,终点敏锐。
    这个年轻的研究生并没有制成奎宁,却误打误撞地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
    含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而且还含有奎宁,有活血、明目的功效。
    同时,南侨总会还给每位机工赠送蚊帐、毛毯、工作服、卫生衣、运动鞋、奎宁等日用品及药品。
    将碘硫酸奎宁的微观针状晶体嵌于塑料片基之中。
    记得最大的一笔交易有九百箱奎宁丸,其他如人丹等药物更是不计其数。
    奎宁是一种用来治疗疟疾的药物。它是一种从南美洲雨林植物提练出来的传统药物。
    奎宁是治疗这种热病的天然药。
    奎宁金鸡纳树皮中的生物碱,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阿的平、硝基苯、奎宁、辛可芬、磺胺类、含氯化合物以及一些有毒的药物如磷化氢,还有一些中药或食品,如蓖麻子、相思子、蚕豆等。
    杜松子酒的口味来源于杜松子的浆果,而碳酸奎宁水中的奎宁来自金鸡纳树。
    没有绷带,没有药膏,没有奎宁,没有麻醉剂。
    给发高烧病人服用了奎宁。
    但是疟疾寄生虫已变得对氯奎和奎宁有抗药性。
    苯胺的合成法被用于制造苯胺紫染料,而奎宁(或金鸡纳碱)的合成法则被用于制造靛蓝染料。
    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后,该研究的结果可能指出色氨酸补充剂可能成为奎宁的一些或全部副作用的一种简单预防措施。
    奎宁已知能够导致恶心、视力模糊和幻觉,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些副作用。
    例如,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奎宁来自于金鸡纳树的皮,而且长久以来被拉丁美洲的传统药物使用。

    汉字详情

    kuí [kui]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F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GG
    四角: 4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大,圭声。从“大”,表示与人有关。本义:两髀之间)

    (2) 同本义。胯

    奎,两髀之间。——《说文》。段注:“奎与胯双声。”

    奎踽盘桓。——《文选·张衡·西京赋》

    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庄子·徐无鬼》

    (3) 又如:奎蹄(股间和蹄边,比喻狭小的地方);奎踽(举足,开步);奎蹄(比喻狭小的境地)

    (4) 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

    西方十六星,象两髀,故曰奎。——《庄子·天文书》

    (5) 又如: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6) 奎星主文章,故有关文章、文运、文字的事,多加奎字 。如:奎章(皇帝的亲笔字;神仙的手笔);奎垣(文人荟萃之地)

    英文翻译

    stride of man; one of the twenty-eight lunar mans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fui1 kw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东莞腔] kui2 [宝安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陆丰腔] k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圭齊合平聲合口四等khue/queikʰiwei
    níng,nìng [ning,ning]
    部首: 322
    笔画: 5
    五笔: PSJ
    仓颉: JMN
    四角: 30201

    详细解释

    níng

    形容词

    (1) (本作“寍”。从宀( 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动词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名词

    (1) 南京的别称 。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nìng

    副词

    (1) 宁可;宁愿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副词

    (1) 岂;难道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íng

    英文翻译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nen2 [宝安腔] du3 | l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