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具

jiá jù [ jia ju]
繁体 夹具

词语释义

夹具 jiājù

(1) 为夹持或压紧某物而设计的虎钳式或铁钳式工具

clam;fixture;jig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用来固定工件的装置。也叫卡具。

夾具的国语词典

一种用来支撑、定位及固持工件的装置。

夾具的网络释义

夹具

  •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qiǎ jǜ)。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 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 、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
  • 夾具的翻译

    英语: clamp,fixture(machining)
    德语: Aufspannvorrichtung(S),Klemmvorrichtung(S),Montagegestell(S)

    汉字详情

    jiā,jiá,gā,xiá [jia,jia,ga,xia]
    部首: 308
    笔画: 7
    五笔: DWWI
    仓颉: KOO
    四角: 40808

    详细解释

    (2) 另見 jiā;jiá

    jiā

    動詞

    (1)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從兩邊輔助中間一個人。本義:從左右兩方相持,從兩旁限製)

    (2) 同本義

    夾,持也。從大挾二人。會意。——《説文》

    爾曷不夾介又我周王。——《書·多方》

    左右夾佩。——《穆天子傳》

    懷爲夾。——《周禮·梓材》

    使吾二婢子夾我。——《禮記·檀弓》

    夾大鐡椎。——明· 魏禧《大鐡椎傳》

    兩竿夾揭。——明· 高啓《書博鷄者事》

    (3) 又如:夾擁(左右圍抱)

    (4) 栽插在物體的兩邊

    墻下當、噹官道,依前夾竹籬。——姚合《原上新居》

    (5) 帶;沿靠

    夾江傍山。——《文選·左思·蜀都賦》

    (6) 又如:夾江(瀕臨江水,沿着江水);夾單(夾放在手本第一幅裏的單帖)

    (7) 輔佐

    五侯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左傳》

    (8) 又如:夾輔(共同輔佐);夾介(猶言輔佐);夾助(輔助);夾持(猶夾輔,匡助)

    (9) 摻雜;混雜

    又夾百千求救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10) 又如: 夾和(亂七夾八);夾叙夾議(邊叙述邊議論)

    形容詞

    (1) 處在兩旁的

    引申爲凡物在左右之稱。——《説文》徐鍇注

    圉人夾牽之。——《儀禮·既夕禮》

    夾岸復、複連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蘆花》

    夾岸數百步。——晋·陶淵明《桃花源記》

    高柳夾堤。——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送者夾岸。——清· 張廷玉《明史》

    (2) 又如: 夾道子(狹窄的巷道、鬍同);夾發、髮(從左右兩路同時出兵);夾擁(左右圍抱); 夾岸(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

    (3) 從兩麵來的 。如:夾撃;夾攻

    名詞

    (1) 鉗夾用具

    笄夾。——《周禮·司弓矢》

    則以笄夾取之。——《周禮·射鳥氏》

    見葉梵書一夾。——《宋史·外國傳·天笠》

    (2) 又如:夾訊(用夾棍逼供審訊);夾拶(用夾子夾手指的酷型);夾剪(夾取物件的工具,鐡製,形似剪刀,但無鋒刃,頭寬而平)

    (3) 通“鋏”。劍把

    天子之劍,以……周、 宋爲鐔, 韓、 魏爲夾。——《莊子·説劍》

    諸侯之劍,…以豪桀士爲夾。

    (4) 另見 jiá;gā

    jiá

    形容詞

    (1) 雙層的(衣被等)

    禦袷衣。——《文選·潘岳·秋興賦》

    (2) 又如:夾衣(雙層的衣服。指有裏、有麵的衣服);夾衫(雙層的衣服);夾布子(月經帶);夾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貳 。如:夾輅(帝王的副車);夾車(袷輅)

    (4) 襯。在裏麵托上層 。如:夾囊(夾層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飾物)

    (5) 另見 gā;jiā

    英文翻译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gap3 gep6 gi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ap7 gap7 hiap8 [梅县腔] gap8 giap8 [陆丰腔] hiap8 kiap8 [客英字典] hiap8 gap7 giap7 [东莞腔] kiap8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kiab6 [宝安腔] gap7 | kiap8 [沙头角腔] gap7 [海陆丰腔] giap7 gap7 hiap8
    ◎ 潮州话:goih8 hiab8[澄海]hiag8(kôih hî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一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洽入聲開口二等krep/kaepkɐp
    [ju]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HWU
    五行:
    吉凶:
    仓颉: BMMC
    四角: 7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1) 用具;器械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词

    (1) 完备;详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词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英文翻译

    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海陆丰腔]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沙头角腔] ki3 [东莞腔] ki3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u6 (k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遇去聲合口三等gʰĭugyoh/g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