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线装置

jiā xiàn zhuāng zhì [jia xian zhuang zhi]

词语释义

专门对缝线施加夹紧力的装置

汉字详情

jiā,jiá,gā [jia,jia,ga]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GU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T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2) 另见 jiā;jiá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g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gā;jiā

英文翻译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

zhuāng [zhuang]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UFY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GYHV
四角: 34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2) 同本义

装,裹也。——《说文》

橐中装。——《史记·郦生陆贾传》

简元辰而俶装。——张衡《思玄赋》。注:“束也。”

顾形影,自整装。——《文选·傅毅·舞赋》

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为装遣荆轲。——《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装囊(行囊,远行者携带的袋子);装束(束装,整理行装)

(4) 服装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童装;春装;夏装;冬装;男装;女装;猎装;学生装;军装;古装;装束(衣着穿戴)

(6) 亦泛指物品 。如:装送(嫁妆);装遣(嫁妆);装资(置办嫁妆的费用);装新(穿戴结婚时的礼服和饰物)

(7) 服装的式样 。如:西装(洋装)

(8) 书籍装订的式样 。如:平装;精装;线装

动词

(1) 装饰;打扮(指一般的装点)

体美容冶,不待饰装。——《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金装马鞍,百金装刀头。——唐· 杜甫《后出塞》

宝装屏风。——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装柳(给死者穿衣前,摆顺理平其手脚);装奁(女子梳装用的镜匣);装背(装裱书画)

(3) 装作,假装

也不言语,只装鬼脸。——《红楼梦》

今人做诗,多爱装造言语。——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4) 又如:装煞臭幺(摆臭架子);装套子(设置圈套);装腔(说假话装得若有其事的样子)

(5) 装载 。如:装车(将货物放置于车);装放(装载,安放);装船(将货物装入船舱)

(6) 装配;安装 。如:装折(装修设备);我们家家户户都装了电灯;装修(指房屋中所安装的门窗橱壁等设备)

(7) 贮放;藏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史记》

(8) 运载

私奴装粮食来。——《晋书》

(9) 修整书画 。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也指古藉书画的装潢);装轴(书画裱托后,在纸尾加横轴,使于舒卷或悬挂);装潢(装璜。装裱字画)

(10) 装入;放进

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唐· 陈陶《水调词》

英文翻译

dress, clothes, attire;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FHF
五行:
仓颉: WLJBM
四角: 6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5) 设置,建立,设立

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官司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置园邑三百家。——《汉书·霍光传》

置以为像兮。——《楚辞·屈原·九章》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汉· 贾谊《汉安策》

(6) 又如:置社(“周”时大夫与庶民所共设置的社稷神);置顿(设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处所);置都(建都)

(7) 豁免

晋王归 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置租赋,抚孤穷。—— 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梁纪》

(8) 废弃;舍弃

置大立少,乱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沛公则置车骑。——《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置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10) 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11) 又如:置阁(耽搁;迟延);置之不问(搁在一边,不予过问);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

(12) 委托;交付 。如:置质(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置重(侧重;着重)

(13) 购买;置办

郑人有且置履者。——《韩非子》

(14) 又如:置产(购置产业);置田;置房子

(15) 通“植”( zhí)。树立

凡试庐事置而摇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礼记·祭义》

名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英文翻译

place, lay out; set a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吏去聲開口三等trih/tiohţ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