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
词语释义
夹持
(1) 帮助;教育
词语解释
犹夹辅,匡助。
《朱子语类》卷七十:“自是小人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革面做好人了。” 明 李贽 《复陶石篑》:“倘得胜友时时夹持,进未可量。”
挟持。夹,通“ 挟 ”。从两旁架住他人,迫使服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忽有四人持鏢负弩,悬剑櫜矢,自后奔突而至。两人趋余伞下,一人趋 顾僕 伞下,一人趋担夫笠下,皆勇壮兇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
引证解释
⒈ 犹夹辅,匡助。
引《朱子语类》卷七十:“自是小人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革面做好人了。”
明李贽《复陶石篑》:“倘得胜友时时夹持,进未可量。”
⒉ 挟持。夹,通“挟”。从两旁架住他人,迫使服从。
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忽有四人持鏢负弩,悬剑櫜矢,自后奔突而至。两人趋余伞下,一人趋顾僕伞下,一人趋担夫笠下,皆勇壮兇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
夹持的网络释义
夹持
夹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ā
(2) 另见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2 ch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客英字典] ch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2 [海陆丰腔] chi2 [沙头角腔] c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治 | 直之 | 澄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ɖʰĭə | dri/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