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峙

jiá zhì [ jia zhi]
繁体 夾峙
注音 ㄐ一ㄚ ㄓˋ

词语释义

左右耸峙。

词语解释

  1. 左右耸峙。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 石山 会诸水,在县东南十里,连山夹峙。” 张天民 《创业》:“雪峰夹峙的 祁连山 口,出现一个小小的红点,象一团火在跳动。”

引证解释

⒈ 左右耸峙。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石山会诸水,在县东南十里,连山夹峙。”
张天民《创业》:“雪峰夹峙的祁连山口,出现一个小小的红点,象一团火在跳动。”

夹峙的网络释义

夹峙

  • 夹峙,读音是 jiā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左右耸峙。
  • 夹峙造句

    也不知行得几里,看到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心想,这大概便是壶关的由来。
    举目望去,但见两山夹峙而立,中间一条幽深的峡谷横亘在眼前,蜿蜒曲折,延伸而去,突兀的石头随处可见,一条小溪欢快地流淌在石缝之间,打破了山谷的静默。
    梅关坐落在南雄县城北六十里的梅岭顶部,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同一道城门将广南东路和江西南路隔开。
    从学校操场边的路口上路,不出两里地,就暮色蒙昽了,两岸夹峙的高山,山路在林间盘旋,时而在巨石间绕过,时而随溪水而上,时而穿溪流而过。
    在奇特怪异的石头山夹峙下,一条小河流从远处欢快奔流而来,曲曲弯弯向日土方向流去,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日土县城的人民。
    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
    滇池四周,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夹峙,南北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风光名胜较多。湖上烟波浩渺,景色迷人。
    西王母一声娇叱,全身银芒灿烂,在另一方夹峙烛龙。
    滇池方圆三百余里,由金马、碧鸡二山东西夹峙,池上烟波浩淼,一碧万顷,风帆点点,景致秀绝。
    沟底,自有一番别样的景色,令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沟底风景画。
    张家疃面对巢湖,背对西黄山,两河夹峙,景色优美,符合中国古代村庄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选址需要。
    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了陡壁深壑。

    汉字详情

    jiā,jiá,gā [jia,jia,ga]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GU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T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2) 另见 jiā;jiá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g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gā;jiā

    英文翻译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zhì,shì [zhi,shi]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MFFY
    五行:
    仓颉: UGDI
    四角: 24741

    详细解释

    shì

    (1) ——如“繁峙”,( Fánshì)山西一县名

    (2) 另见 zhì

    zhì

    动词

    (1)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2) 同本义

    五山始峙而不动。——《列子·汤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峙立

    (4) 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

    六国互峙。——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

    (5) 储备

    峙乃糗粮。——《书·费誓》

    以峙其峙。——《诗·大雅·崧高》

    (6) 又如:峙积(积储)

    (7) 另见 shì

    英文翻译

    stand erect, stand up; pil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s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i5 chi5 [海陆丰腔] sii6 chi6 [梅县腔] tje3 she3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si4 [宝安腔] su3 ci3 si5
    ◎ 潮州话:si6 se6(sĭ sŭ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里上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x/d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