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叙夹议

jiā xù jiā yì [jia xu jia yi]
繁体 夾敘夾議
注音 ㄐ一ㄚ ㄒㄨˋ ㄐ一ㄚ 一ˋ

词语释义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议论,以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

词语解释

  1. 边叙述边议论。

    贺宜 《<儿童文学选>序言》:“人物性格的发展,不是通过揭示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依靠作者在一旁夹叙夹议地介绍一下情况的变化和人物思想的发展就算了。”

引证解释

⒈ 边叙述边议论。

贺宜《<儿童文学选>序言》:“人物性格的发展,不是通过揭示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依靠作者在一旁夹叙夹议地介绍一下情况的变化和人物思想的发展就算了。”

夹叙夹议的网络释义

夹叙夹议

  •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 夹叙夹议造句

    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走马看花,触目皆新,“流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胜去年时”,因作三题,亦为三论,夹叙夹议管窥蠡测,急不择言,也不顾文体“四不象”,只是把所见所闻所思尽快掏给读者。
    方法: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论治加以阐述。
    因为我写成了一篇夹叙夹议散文,名为再见钟情,其实也是关于两人感情一事。
    每期节目以一人为主,兼顾多人,以夹叙夹议的手法对人物进行评述性报道。
    夹叙夹议且与故事本身相得益彰,言之成理回味无穷。
    记叙体、议论体、夹叙夹议体等等。
    小说的夹叙夹议往往都是因为周转文锋所用,但倘若光是让自己觉得无用岂非显得自己没用?第四章。
    她的思辩风格和夹叙夹议,集社会心理小说、哲理小说和风俗小说之大成的风格,来自于湖湘文化的思辩传统。
    理论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夹叙夹议,让人感觉很有说服力。
    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小说,夹叙夹议,以多位主人公的视角讲述这件事,其中,有回忆,有现实,有黑暗在吞噬,即使你手拿圣光,也会被泯灭。
    在《无常》中,作者夹叙夹议的本领很高,那些插在叙述中的议论文字,非常出色,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作者不仅深入论述了朱熹学术思想,而且花大功夫系统疏理了朱子思想资料,夹叙夹议,精微邃密。
    赵钱孙娓娓而谈,口齿清晰,夹叙夹议,逻辑严密。
    单个素材切忌啰唆,点明要旨即可,多夹叙夹议,在叙述时常常选用排比句式。

    汉字详情

    jiā,jiá,gā [jia,jia,ga]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GU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T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2) 另见 jiā;jiá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g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gā;jiā

    英文翻译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xu]
    部首: 228
    笔画: 9
    五笔: WTCY
    五行:
    吉凶:
    仓颉: ODE
    四角: 8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攴( ),余声。本义:秩序,次序)

    (2) 同本义(强调一个挨一个的序列)

    敘,次弟也。——《说文》。经传亦以序为之。

    百揆时敘。——《虞书》

    行其秩敘。——《周礼·宫伯》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周礼·天官》

    四时不失其叙。——《淮南子·本经训》

    (3) 又如:叙齿(序齿);叙齿而坐(按年齿大小的顺序入座)

    (4) 同“序”。书籍的序言(早期写作“叙”,后多写作“序”) 。如: 许慎《说文解字·叙》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惇叙九族。——《书·皋陶谟》

    以敘其财。——《周礼·司书》

    (2) 叙述,述说

    纪言以叙之。——《国语·晋语》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世说新语·尤悔》

    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自叙;追叙;倒叙;插叙;铺叙;补叙;叙事;叙心(抒怀)

    (4) 谈话

    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叙了半夜的话儿。——《红楼梦》

    (5) 又如:叙意(表达心意);叙觏(会面叙谈);叙会(会面叙谈)

    (6) 记述,著述

    写情叙事。——《旧唐书·柳宗元传》

    幸君子书叙之外。——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评定等级、次第,按功提升

    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儒林外史》

    (8) 又如:叙用(分等级授官)

    英文翻译

    express, state, relate,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宝安腔] si5 [客英字典] si5 [东莞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u6 (sũ)

    宋本广韵

    jiā,jiá,gā [jia,jia,ga]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GU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T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2) 另见 jiā;jiá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g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gā;jiā

    英文翻译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