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

tóu shì [ tou shi]
繁体 頭飾
注音 ㄊㄡˊ ㄕ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头饰 tóushì

(1) 戴在头上或帽上的或作为发饰一部分的装饰品(如丝带打的结、一簇花、羽毛或绒球)

topknot

词语解释

  1. 首饰;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徐迟 《牡丹》八:“这时化妆师给她端上来满满一盘头饰。那些水晶、钻石、珠宝在盘中灼灼有光。在前额正中,她插上第一支头饰,又一支支,分向两边插。”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四:“正当我们大吃大嚼的时候,坐在我背后的 姜燕 却在那里速写着那位女歌手的头饰。”

引证解释

⒈ 首饰;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徐迟《牡丹》八:“这时化妆师给她端上来满满一盘头饰。那些水晶、钻石、珠宝在盘中灼灼有光。在前额正中,她插上第一支头饰,又一支支,分向两边插。”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四:“正当我们大吃大嚼的时候,坐在我背后的姜燕却在那里速写着那位女歌手的头饰。”

头饰的国语词典

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如:「妹妹为了今晚的歌唱表演,要求妈妈帮她买了漂亮的头饰。」

头饰的网络释义

头饰 (佩戴在头上的饰品)

  • 头饰,指戴在头上的饰物。与其它部位的首饰相比,装饰性最强,因而主要是女性首饰,包括发饰和耳饰、帽子。 古代女子头饰大多华丽精巧,更是美发的重要部分,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 宝钿花钗里包括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和发钿。
  • 头饰造句

    董璇的林朝英造型,大红色古装配上金色头饰显得华丽精致,唯美惊艳,宽大的飞袖随风飞舞,轻盈灵动,穿出了古装特有的华丽、大气。
    穆斯林女孩描着眼线,戴着时髦的头饰,难以置信。
    从已播出的剧情中不难看出,全新造型为紫色的衣裙、眼神凌厉,艳红色的唇膏加上脸上鬼魅的描花及墨绿色头饰,打造出美艳却又危险的气息。
    想想也是,对方女士打扮真是漂亮,一身职业女性装束,新修理的头饰,略施粉黛,真是没挑儿。
    绿儿自己拿主意选了一点雅致而简单的头饰替追爱公主插戴了起来。
    该头饰,高度和面积,装饰有含片。
    穿戴表演者杨碧莹说,这个银项圈比想象中要沉很多,再加上头饰,全套穿下来不容易。
    张萱画中的仕女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
    她在演唱会、音乐录像和过去的颁奖礼表演中曾戴着整副面具和行星环头饰,还曾把鸟窝样子的装饰品围在自己的头上。
    凭仗精灵族处得来的头饰抗去部分法术,防御尽碎的梵被冲力推摔出了十几米,扑跌地面瞬间敏捷地一个倒翻站定。
    不仅头饰繁多,还戴项圈、臂钏、手镯等饰物,而且喜着质地较重、折页多的百褶裙。
    如六枝梭戛苗族的头饰在当地苗语中是梳子的意思,但这里的苗族却被一些所谓的“人类学家”说成了“长角苗”。
    她要画家画上钻石项链、耳环和冠状头饰,即使她没戴。
    席森戴一个扇形的纳格拉驰尾骨作为头饰,身披一张纳格拉驰的皮子作为披风。
    当小城姑娘布兰妮在与小白脸丈夫的厮打中如今长成为一名勇蠢妇人时,凯特·哈德森却戴上米老鼠头饰,不事稼穑、没有压力的生活令她依然如少女般清纯。
    汤姆是吹笛人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开始学吹笛子,但是他会吹的只有一首,那就是“越过山丘奔向远方”,越过山丘遥远的前方,风将吹走我的头饰。
    在社交场合中,从工作状态转换到宴会状态,如果没有足够多时间去美容美发沙龙专门打扮的话,头饰无疑是很有效的变装配饰。
    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之一儿童头饰。
    笄者的服饰由儿童着的采衣依次更换为襦裙、深衣和大袖长裙礼服,头饰由最初的双鬟髻改为插笄、发钗和钗笄。
    三八节,用“平安健康头饰”点缀你的生活,祝你生活快乐;用“恩恩爱爱染料”涂染你的爱情,祝你浪漫满屋;把祝福的短信发送给你,祝你三八妇女节生活幸福。

    汉字详情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TH
    五行:
    吉凶:
    仓颉: NVOLB
    四角: 28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英文翻译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