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

tóu dǐng [ tou ding]
繁体 頭頂
注音 ㄊㄡˊ ㄉ一ㄥ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头顶 tóudǐng

(1) 头盖或头的最顶部

the top of the head;the crown of the head

词语解释

  1. 头的最上部。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熹 ﹞道:‘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一点恨心自丹田里直贯到头顶来。”《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且躲开了颈嗓咽喉让那白光儿从头顶上扑空了过去,然后腾出身子来再作道理。” 贺敬之 《放歌集·放声歌唱四》:“呵,也许白发的积雪将会淹没我的头顶。”

  2. 指物体的最上方。

    明 高启 《登竹竿岭》诗:“力尽到头顶,始见湖中山。”

  3. 指头的上方、同人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高空。

    许杰 《惨雾》中:“偏东的太阳,逐渐移到头顶,不久,它又偏西了。”

  4. 谓宗教徒向神行礼。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记录功罪诏》:“各两司马立即记録自己管下兵某名头顶,遵令向前,则画圆圈以记其功,某名头顶,逆令退缩,则画交叉以记其罪。”

  5. 首要,摆在第一位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为官头顶守官箴,秉公正直奉法行。”

  6. 谓轮流值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班按十二支轮之,曰头顶。”

引证解释

⒈ 头的最上部。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朱熹﹞道:‘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一点恨心自丹田里直贯到头顶来。”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且躲开了颈嗓咽喉让那白光儿从头顶上扑空了过去,然后腾出身子来再作道理。”
贺敬之《放歌集·放声歌唱四》:“呵,也许白发的积雪将会淹没我的头顶。”

⒉ 指物体的最上方。

明高启《登竹竿岭》诗:“力尽到头顶,始见湖中山。”

⒊ 指头的上方、同人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高空。

许杰《惨雾》中:“偏东的太阳,逐渐移到头顶,不久,它又偏西了。”

⒋ 谓宗教徒向神行礼。

太平天囯洪秀全《记录功罪诏》:“各两司马立即记録自己管下兵某名头顶,遵令向前,则画圆圈以记其功,某名头顶,逆令退缩,则画交叉以记其罪。”

⒌ 首要,摆在第一位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为官头顶守官箴,秉公正直奉法行。”

⒍ 谓轮流值班。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班按十二支轮之,曰头顶。”

头顶的国语词典

头的最上部。

如:「他靠著身体的平衡,可以将篮球放在头顶而不掉下来。」

头顶的网络释义

头顶

  • 释义为头的最顶部;头的上面。
  • 头顶造句

    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终于将杠铃举过头顶。
    头顶着救人英雄的光环,夏威到处演讲。
    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他稳稳地把杠铃举过头顶,纹丝不动。
    我和小牛闹着玩,猛不防被它用头顶住我的肚子,把我摔了个仰面朝天。
    天赐的金色,天赐的月光雨,从头顶到脚根,从外表到内里,从骨头到灵魂,都是金色的,都是透明的,都是像绿色一样悦目像冰片一样清凉的。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要紧的是做,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是本来没有的呢。
    这是条老款丝织长裙,我将把头发盘在头顶。
    躺在暖暖的草地上,头顶的天空蓝的醉人,此刻已经有大片云朵慢悠悠地荡来,低低地从头顶上方掠过,在她所在的地方,投下大片浅浅的阴影。时间的流逝变得和云朵一样缓慢。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
    烈日当空,看着头顶的烈日炎炎,身边的朋友都已经汗流浃背。
    好几斤的东西压在头顶,这棵脑袋摇摇欲坠呐!
    看那爱神正漫步在头顶的山岗。
    父亲头顶烈日,在大风大浪里坚持搞科研,不向大自然低头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
    客人们津津有味地争看着画片,早已把还在头顶上横行肆威的雷电,全给忘掉了。
    她站起来朝楼梯走,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汉字详情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dǐng [ding]
    部首: 616
    笔画: 8
    五笔: S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NMBO
    四角: 1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dǐng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top, summit, peak; to carry on the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2 ding2

    宋本广韵

    头顶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