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至

tóu zhì [ tou zhi]
繁体 頭至
注音 ㄊㄡˊ ㄓˋ

词语释义

犹投至。到,达于某一点。

词语解释

  1. 犹投至。到,达于某一点。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自十一月二十日,头至次年正月十五日。” 顾学颉 校注:“或作‘投至’;到。”参见“ 投至 ”。

引证解释

⒈ 犹投至。到,达于某一点。参见“投至”。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自十一月二十日,头至次年正月十五日。”
顾学颉校注:“或作‘投至’;到。”

头至的网络释义

头至

  • tóu zhì ㄊㄡˊ ㄓㄧˋ
  • 头至(头至)
  • 犹投至。到,达于某一点。《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自十一月二十日,头至次年正月十五日。” 顾学颉 校注:“或作‘投至’;到。”
  • 汉字详情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621
    笔画: 6
    五笔: G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后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4) 来;去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形〉?

    (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3) 深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 得当;恰当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 亲近 。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 真挚;诚挚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诚;至友

    (9) 周到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

    (1) 大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3) 极;最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5) 一定;必

    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6) 竟,竟然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名词

    (1) 夏至、冬至的简称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7) 准则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1) 乃;乃至;以至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2) 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介词

    到…时候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沙头角腔] zi5 [陆丰腔]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梅县腔] tje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脂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tɕicjiih/tj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