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

dà duì [ da dui]
繁体 大隊
注音 ㄉㄚˋ ㄉㄨㄟ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1.大批军队。 2.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古军队编制名称。 4.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如:游行队伍由五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面分成三个中队。 5.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生产大队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简称大队。 6.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词语解释

  1. 大批军队。

    唐 司空图 《华岳庙裴晋公题名》诗:“岳前大队赴 淮西 ,从此中原息皷鼙。”

  2. 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 古军队编制名称。

    《宋史·兵志九》:“置阵之法,以结队为先。 李靖 以五十人为一队,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现代军队中相当于营或团一级的组织。 杨朔 《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4. 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如:游行队伍由五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面分成三个中队。

  5. 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6. 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引证解释

⒈ 大批军队。

唐司空图《华岳庙裴晋公题名》诗:“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皷鼙。”

⒉ 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⒊ 古军队编制名称。 《宋史·兵志九》:“置阵之法,以结队为先。

李靖以五十人为一队,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
现代军队中相当于营或团一级的组织。 杨朔《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⒋ 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

如:游行队伍由五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面分成三个中队。

⒌ 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⒍ 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大队的国语词典

军队、警察的编制名称。

如:「交通大队」。

大队的网络释义

大队

  • 大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比较常见的行政单位。一个大队由组成的若干成员组成。其成员是大队的每一人,他们也是组成大队的基本元素。
  • 大队也可以是一个组织的名称。有些志愿者组织的名称。
  • 大队造句

    张老师刚参加工作,就挑起了大队辅导员这副重担。
    张老师是一位称职的大队辅导员。
    这次我被选上为大队干部,爸爸告诉我,作为大队干部,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管理好同学。
    这件扑朔迷离的案子,让当大队长的舅舅忙的焦头烂额。
    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建议被大队采纳后,同学们就意气风发地干了起来。
    张老师除了教课,还做大队辅导员。
    你去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寻求协助,一般会帮你解决的。直接去劳动监察大队去,写成书面申请即可,没有书面手续,去时拿上你们签订的劳动合同就可以了。
    大队人马风驰电掣般地进入城堡的内院。
    巡警大队经过明察暗访,终于了结了这个案子。
    据劳动监察大队消息,他们正在调查该公司的实际劳动情况。
    记黄石港公安分局曹海涛大队长。
    由于火势太大,交警九大队民警和兴浦路消防中队官兵,及时赶到迅速封闭了大桥,以免发生意外,十多分钟后,大火被消防队员扑灭,但车最终成了一堆铁壳。
    稍显赢弱的严莎莉,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但其实她不但是特警支队七大队四中队的班组长,还历经深圳大运会、南京亚青会以及各种高级别安检任务。
    高速公路巡警支队阳畦交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肇事车是从新疆鄯善前往福建一天然气站运送液化气的。
    之后,聂卫平和马晓春展现了全盛时期的风采,进行了一场超大规模的转换,右上角的黑棋全部弃掉,鲸吞了白棋中腹的一大队棋子,形成了细棋。
    近日,一批小巧便携的电台发话器已经配备到建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
    黑龙江省军区某大队建成具有保暖功能艇库。
    在官方举办的毕业典礼上,岢岚紧盯着一份了无生气的讲稿,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对将军们表示感谢的官话,然后对黄蜂大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自豪。
    据负责侦破该案的公安临潼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冯炜介绍,蒋逃亡期间,一直以拾破烂为生。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duì [dui]
    部首: 212
    笔画: 4
    五笔: B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LO
    四角: 78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2) 坠落

    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说文》

    殷亩而驰不队。——《考工记·轮人》

    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檀弓下》

    公(齐襄公)惧,队于车。——《左传·庄公八年》

    陈入城,板队而杀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失

    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敬不队命。——《国语·晋语》

    (2) 队列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史记·项羽本纪》

    车按行,骑就队。——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排队;纵队;横队

    (4) 军队或集体的编制单位

    分为二队。——《左传·文公十六年》

    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六年》。注:“百人为队。”

    襄子疏队而击之。——《淮南子·齐俗》

    (5) 注:“二百人为一队。”

    曲队怪重。——《汉书·杨雄传》

    (6) 又如:连队;舰队;球队;生产队;军队,部队;队主(一队之主。即队长。六朝时一队军队多由将帅带领)

    量词

    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如:一小队士兵;一队巨鳌

    英文翻译

    team, group; army unit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