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绝缨

dà xiào jué yīng [da xiao jue ying]

词语释义

catch at shadows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xià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HK
四角: 88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jué [ju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QCN
五行:
仓颉: VMNA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6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yīng [ying]
部首: 332
笔画: 14
五笔: XMM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VMBOV
四角: 27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动词

(1) 缠绕、系牵。通“婴”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2) 又如:缨情(犹系心)

(3) 遭受 。如:缨缴(中箭。缴( zhuó):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英文翻译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