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

dà pào [ da pao]
注音 ㄉㄚˋ ㄆ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大炮 dàpào

(1) 口径大的火炮

乃架大炮击城。——· 邵长蘅《青门剩稿》
artillery

(2) 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untactful speaker

词语解释

  1. 口径大的火炮。

    《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

  2. 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周立波 《诸葛亮会》:“他被 小刘 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 茅盾 《子夜》十二:“这人就是 黄奋 ,有名的‘大炮’。”

  3. 大礮:1.发掷石弹的武器。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4. 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5. 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 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引证解释

⒈ 口径大的火炮。

《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

⒉ 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周立波《诸葛亮会》:“他被小刘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
茅盾《子夜》十二:“这人就是黄奋,有名的‘大炮’。”

⒊ 大礮:发掷石弹的武器。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
《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 《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⒋ 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⒌ 口径大的火炮。

清福格《听雨丛谈·礮考》:“大清天聪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大炮的国语词典

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

如:「他常在市政总质询时猛烈的抨击政府官员,因此赢得『议会大炮』的称呼。」

大炮的网络释义

大炮 (重型攻击武器)

  • 大炮是指一种历史悠久的重型攻击武器。其威力不容小视。大炮也出现在了很多游戏中。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 大炮造句

    红军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丰衣足食,而是凭借战士们的英勇,终于打败了敌人。
    新年到,新年到,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笑。
    清军在侵略军的大炮轰击下,丢盔弃甲,狼狈地逃回了北京。
    大炮轰隆隆响地发出信号。
    大炮轰隆隆坟发出信号。
    在遭遇战中,刺刀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大炮却一无所用,这正是尺短寸长的道理。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飞机大炮也难以攻破他的棋局。
    真理的范围在大炮射程之内。
    除夕到、春节到、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乐。天天好运道,日日福星照!春节愉快!
    海战之胜负在铁舰翻陈出新,大炮去迟易速。
    这个人言过其实,就会吹牛皮放大炮。
    如今的波兰军队已经全盘西化了!波兰也有军队?这也叫做军队?波兰人也会打战?当年被德军一个星期就全部攻克,坦克大炮被德国人打得稀巴烂。
    瞧,商铺的货架上各种蔬菜在吸引你的目光,特大号的冬瓜活像一个个大炮弹,油条似的黄瓜直愣愣,大刀一样的茄子紫亮亮,还有那红通通的胡萝卜,绿油油的卷心菜真是漂亮极了!
    拉火绳一头带钩用于为大炮点火的绳索。
    很快乐。我逐渐知道写作也好、弹吉他也好、发明火箭大炮也好,都是权利,一种独自与上帝交流的权利。它不需要牧师,不需要教堂,不需要旁证,独自等到天黑,上帝就会下来。
    俯看内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会士选中,他们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及教堂,俗称“大三巴”。
    士兵、马匹和大炮排成了一条长二十英里的长蛇阵,当他们来到一处看上去似乎无路可走的陡峭的地方时军号手吹起了冲锋号!
    童年是做梦的美丽城堡,童心是开心快乐的致胜法宝,童趣是欢心喜悦的坚强依靠,童真是打败烦恼的钢枪大炮。六一儿童节,祝你开心没烦恼,快乐来报到。
    齐扎赫称,他曾恳求联合国部队让他开一辆装甲运兵车去接女儿。但联合国官员告诉他,桥周围有机枪和大炮,他们的穿甲弹会打穿汽车。
    为反潜艇和提供直接火力而制造,救赎级装备有一门遗忘大炮,以及大量反潜反鱼雷武器。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