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治

dà zhì [ da zhi]
注音 ㄉㄚˋ ㄓˋ

词语释义

大治 dàzhì

(1) 需要治理的重大事物

bringing peace and order to

(2) 指国家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大治之年
great order

词语解释

  1. 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

    《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 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2. 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引证解释

⒈ 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

《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⒉ 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大治的网络释义

大治 (汉语词汇)

  • 大治是汉语词汇,
  • 拼音:dà zhì,
  • 释义: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3、谓大规模建造。
  • 出自《周礼·地官·司市》。
  • 大治造句

    二是建立大治无为的社会,其时,法律制度转化为社会成员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
    平定了李璮的叛乱后,忽必烈重用儒吏,兴利除害,深得民心,江北地区,家给人足,境内大治。
    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
    ???????自欧战后,各国大治军器,所制日精巧,有卒伍未遇,而摧敌数里外者。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峻能选用人才,各尽所长,发奸如神,爱民如子,洛阳大治。
    同时,将开展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
    府南市天下大治,城管帮横扫全市小贩们莫敢不从,唯有神仙路是其一个久攻不下的顽固碉堡。
    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
    伏羲是上古时候的圣贤帝王,但就算圣贤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国家也必须依赖贤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门。
    “礼”与“理”谐音,取“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张国立邓婕无子遗憾王大治黄渤华晨宇秦海璐王宝强。
    獬豸,协理皋陶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
    有守者二十余人,分布寰区之内,俾各莅临民敷宣教化,则天下大治计日可期矣。
    我们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势成三分……
    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会诚信。
    唐贵士、董瑞峰、陆斌、刘泽田、张大治。
    各帮派为争夺地盘和不法利益发生冲突,更被视为重大治安隐患。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