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昏

dà hūn [ da hun]
注音 ㄉㄚˋ ㄏㄨㄣ

词语释义

1.亦作"大婚"。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2.昏昧。

词语解释

  1. 亦作“ 大婚 ”。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孔颖达 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期届大婚移殿早,礼尊正嫡过宫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是什么话!无论皇上大婚已经多年,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那里来的这个话。”

  2. 昏昧。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福彼羣品,俱排大昏。”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闢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为之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大婚”。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孔颖达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
清赵翼《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期届大婚移殿早,礼尊正嫡过宫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是什么话!无论皇上大婚已经多年,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那里来的这个话。”

⒉ 昏昧。

南朝陈徐陵《报德寺刹下铭》:“福彼羣品,俱排大昏。”
唐柳宗元《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闢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为之徒。”

大昏的国语词典

昏昧之至。

大昏的网络释义

大昏

  • 大昏出自《礼记·哀公问》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hūn [hun]
    部首: 430
    笔画: 8
    五笔: QAJF
    五行:
    仓颉: HPA
    四角: 72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日,从氐( )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形容词

    (1)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

    (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

    (4) 昏聩;糊涂

    昏迷不恭。——《书·大禹漠》

    我独若昏。——《老子》

    远我昏乎?——《庄子·在宥》

    昏微遵迹。——《楚辞·天问》

    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

    (6) 世道混乱、黑暗

    昏椓靡共。——《诗·大雅·召》

    (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

    (8) 斑驳难辨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

    动词

    (1) 昏迷;失去知觉

    昏到于地。——《儒林外史》

    (2) 又如:昏晕(昏迷)

    (3) 婚礼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

    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

    (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

    (5) 惑乱;迷惑

    下民昏垫。——《书·皋陶谟》

    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

    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

    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

    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

    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

    (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英文翻译

    dusk, nightfall, twilight,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东莞腔]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沙头角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昆平聲合口一等xuənhuon/xu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