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

dà jiàng [ da jiang]
注音 ㄉㄚˋ ㄐ一ㄤˋ

词语释义

大匠 dàjiàng

(1) 对在某种技艺上造诣极高的人的称呼

great master

词语解释

  1. 技艺高超的木工。

    《老子》:“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2. 称学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众人所崇敬的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矜尚》:“ 萧 诣 邕 云:‘有 右军 真蹟,寳之已久,欲呈大匠。’” 唐 贾岛 《即事》诗:“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清 纳兰性德 《与韩元少书》:“今幸出大匠之门,且与足下为同年友。”

  3. “将作大匠”、“将作监”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将作监为大匠,少监为少将。” 宋 高似孙 《纬略·故事之始》:“ 任隗 为大匠……大匠置自 隗 始。”此指将作大匠。

引证解释

⒈ 技艺高超的木工。

《老子》:“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⒉ 称学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众人所崇敬的人。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矜尚》:“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蹟,寳之已久,欲呈大匠。’”
唐贾岛《即事》诗:“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清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今幸出大匠之门,且与足下为同年友。”

⒊ “将作大匠”、“将作监”的别称。此指将作大匠。

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将作监为大匠,少监为少将。”
宋高似孙《纬略·故事之始》:“任隗为大匠……大匠置自隗始。”

大匠的国语词典

技艺高明的工匠。

大匠的网络释义

大匠

  • 大匠,汉语词汇。
  • 拼音:dà jiàng
  • 释义:[great master] 对在某种技艺上造诣极高的人的称呼
  • 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能教人以巧。告一而不知三者,不必复与之语焉!
  • 大匠的翻译

    英语: master craftsman, Han dynasty official title

    大匠造句

    后改任少府,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建筑。
    为了这个工程,组成了一个由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宰相重臣参加的工作班子,因为这些人身份、职务都很高,所以工作班子的权限也很大。
    同时又封董贤之妹为昭仪,迁董贤父为少府、岳父为将作大匠、内弟为执金吾。
    然则由那灰岩褐屋黄竹赭土及苍翠松柏间,凡有心者,仍必可感知高渺造化德泽众生、演绎物序之洪荒志魄与博大匠意。
    这样的事情持续了三年,直到三年以后,勃勃选定都城城址,拜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负责那城的督造,叱干阿利方才离开。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雪,花开曾作六朝香。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裳。
    战场上的奇谋妙策如大匠运斤的锦绣文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一波三折,使人玩味无穷。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州见陆沉。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拟就天公问翻覆,蒿莱丹碧果何心?元好问。
    近几年,于坚的语言越来越飘然、大气,犹如大匠运斤,没有雕琢之痕。
    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
    大匠运斤,“远望人”把技术当成艺术来追求。
    建安中,献帝都许,累拜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何进!”刘宏高呼国舅出列。
    曹操看在老朋友的分上,任命他为将作大匠,让他掌管土木工程。
    接到任务之后,杨素又推荐当时有名的建筑专家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开始修建。
    唐九成宫位于陕西省麟游县,是隋、唐时期营造的皇家避暑离宫,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设计建造。
    说罢,遂调还在固远城镇守的叱干阿利,拜其为将作大匠,负责监造此城。
    其出外参求,风餐雨宿,忍冻受饥,蹑屩担簦,携包顶钵,不惧万里之遥,务登明师大匠之门。
    因此,这将作大匠叱干阿利现在权重一时。
    有男人的哭号声,有兵丁们的训斥声,还有将作大匠叱干阿利的拖着长腔的号令声。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jiàng [jiang]
    部首: 211
    笔画: 6
    五笔: ARK
    五行:
    仓颉: SHML
    四角: 71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匚( 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2) 同本义

    匠,木工也。——《说文》

    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考工记》

    执斧以涖匠师。——《周礼·乡师》。注:“主丰碑之事。”

    遂匠纳车于阶间。——《仪礼·既夕记》。注:“匠人主载柩窆。”

    (3) 又如:匠氏(木匠);匠者(木工);匠营(土木工)

    (4) 亦泛指工匠

    能剒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穴凿穴埳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论衡·量知》

    (5) 又如:匠作(工匠,以技艺做工谋生的人);匠役(工匠,做工的仆役);匠户(世业的工匠);匠指(工匠);匠门弃材(比喻无用之人,自称的谦词)

    (6) 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 。如:匠手(技艺高明的能手);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匠意(精巧的心思。同“匠心”);匠郢(比喻技艺高明)

    动词

    (1) 治理

    匠,治也。——《小尔雅》

    (2) 又如:匠世(治世);匠理(精心治理)

    (3) 教

    今私门之正匠兮。——《楚辞·哀命》。注:“教也。”

    (4) 又如:匠化(教化);匠成(培养造就)

    (5) 制作;创造 。如:匠费(施工的费用);匠资(施工的费用)

    英文翻译

    craftsman, artisan; workman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客英字典] siong5 [东莞腔] s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沙头角腔] siong5 [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潮州话:ciên1/cien1 ziang6 (chhieⁿ chĩ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亮陽開去聲開口三等ziangh/dzianqdzʰ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