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大势
(1) 事物发展演化的基本形势
词语解释
大位;高位。
《吕氏春秋·尊师》:“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陈奇猷 校释引 范耕研 曰:“言有大位者可以为天下君长矣。”《晋书·平原王榦传》:“ 榦 独怀百钱,见 冏 出之,曰:‘ 赵王 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大局的趋势。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 河朔 ,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弁言》:“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 中国 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晋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大势两句相耦,细分则四者各为用。”
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 荆州 。”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俺 秦国 起大势军马,某统大势雄兵。”《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昇,大砲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 周 营。”
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 大势至 ”。
引证解释
⒈ 大位;高位。
引《吕氏春秋·尊师》:“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陈奇猷校释引范耕研曰:“言有大位者可以为天下君长矣。”
《晋书·平原王榦传》:“榦独怀百钱,见冏出之,曰:‘ 赵王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⒉ 大局的趋势。
引《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清侯方域《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中国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⒊ 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引晋谢灵运《山居赋》自注:“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大势两句相耦,细分则四者各为用。”
⒋ 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引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
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俺秦国起大势军马,某统大势雄兵。”
《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昇,大砲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⒌ 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大势至”。
大势的国语词典
大局的形势。
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大势的网络释义
大势 (词语释义)
大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大 | 徒蓋 | 定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蟹 | 泰 | dʰɑi | dad/da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2)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