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

dà jié [ da jie]
注音 ㄉㄚˋ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大劫 dàjié

(1) 大劫难。本为佛教用语

serious disaster

词语解释

  1. 佛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称。

    《初学记》卷七引 晋 曹毗 《志怪》:“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餘。’”《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云笈七籤》卷二:“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参阅《翻译名义集·时分》。

  2. 泛称大灾难。

    唐 皮日休 《开元寺佛钵诗》:“乳糜味断中天觉,麦麨香销大劫知。” 清 无名氏 《陆沉痛》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郭沫若 《黑猫》二:“兵变不仅限于 成都 ,在 四川省 内凡是有营防驻扎的地方,四处都响应了。 嘉定 城是有营防驻扎的,当然也免不了遭受一次大劫。”

引证解释

⒈ 佛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称。参阅《翻译名义集·时分》。

《初学记》卷七引晋曹毗《志怪》:“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餘。’”
《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
《云笈七籤》卷二:“天地改易,谓之大劫。”

⒉ 泛称大灾难。

唐皮日休《开元寺佛钵诗》:“乳糜味断中天觉,麦麨香销大劫知。”
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郭沫若《黑猫》二:“兵变不仅限于成都,在四川省内凡是有营防驻扎的地方,四处都响应了。 嘉定城是有营防驻扎的,当然也免不了遭受一次大劫。”

大劫的国语词典

大灾难。

大劫的网络释义

大劫

  • 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
  • 劫,梵文(kalpa)的“劫译音——波”(或“劫簸”)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古印度婆罗门教传说宇宙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种,用以描述我们所处世界的具体时间位置。
  • 大劫造句

    我听说,珍妃娘娘在大劫之前是一位仙帝的女儿,你听说过此事吗?
    究竟是百年不出的机遇,还是千载难逢的大劫?真正的内圣外王,谁才是天下的主宰!江湖的大劫伴随着一个孤儿的成长而开始,它最后会以怎样的形式结局呢?
    万法慈悲,不吝,以杀戮之力,救苍生大劫,拿去吧,这不死不生之血,这万千冤魂之力,还有,这剑!
    愧对司马氏一族,愧对褚太后与谢安太傅的辅助之恩,宠信奸佞小人,以至太阿倒持,害已误国,必引得苍生大劫。
    末法之末,大劫将至,巫族万年才出一个的刑巫出世,带着滔天的怨气,横行天下。
    大劫后,天空地面到处都是落灰,天候变得非常寒冷和阴暗,大地荒芜,寸草不生,经常下雨或降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是司空见惯的。
    三千年前大劫现世,遗洲界几近毁灭,无数生灵死亡,史称天怒劫。
    有的却聚集亲人,相邻,熟友等人,组成一个个逃亡车队,欲逃离这人海的都市,抱着一丝的希望躲向偏远的山区农村,逃过生化暴发这一大劫。
    至于说封神大劫,截教招灾惹祸的前提是不听人劝,教里的愤青头脑简单,人家通天圣人都说了,紧闭洞府,不沾因果就不会化为灰灰。
    三界九地,大劫之周,阳九百六之运,水火之灾,亦皆消化无上之道也。
    三十三重天外的紫霄宫内,一个老人盘坐在莲浦上,左眼角条了一下,掐指一算,大劫将至,异数云生,看来又要起祸事了。
    大劫将至,瑞祥渐散,即将风烟四起,战火纷飞。
    而在张守阳极力寻找破解五年后大劫的方法时,在东海,海面上突然无风起浪,出海的渔民都赶紧收帆回航。
    为了改变自己父母的命运,为了能够在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修士大劫中活下去,凌寒开始了自己的修炼生涯。
    当次大劫,余彷徨四顾,无所托付。
    东星轮”千万港元大劫案、张子强特大暴力犯罪团伙案、“长胜轮”特大海上抢劫杀人案,都在他直接指挥下侦破,屡立奇功。
    沈落雁的暗助下,叶星落等最终还是逃过了这次大劫,并且混入李绩军中,趁李绩出兵对付入犯的薛延陀之际逃往大草原。
    但是领队的五个人都是躲过了风火大劫,修炼的年深日久,怎么会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动物逃过海啸大劫难,是因为神秘的“第六感”吗?
    然而大劫以起,天机被众圣扰乱,元宵算了一会,毫无所得。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jié [jie]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FCL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IKS
    四角: 4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2) 威胁;威逼

    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

    劫之以众。——《礼记·儒行》

    已珉欲以齐秦劫 魏。——《战国策·秦策》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众。——《汉书·高帝纪》

    积威所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劫杀(劫持并加以杀害);劫略(以威力胁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劫质(挟持人质,借此勒索)

    (4) 抢夺;强取

    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燕策》

    谋劫单于母。——《汉书·李广苏建传》

    行劫缚者。——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劫掳(抢劫掳掠);劫鞘(抢劫鞘银);劫磷(劫难;灾难。磷:薄;损伤);劫剞(抢劫掠夺);打劫(抢劫);行劫(进行抢劫)

    名词

    (1) 盗贼,劫匪 。如:劫人(强盗);劫帅(盗贼的首领);劫盗(强盗;劫贼);劫贼(强盗;土匪)

    (2) 佛教名词。“劫波”(或“劫簸”)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指天灾人祸 。如:劫灰(本为佛教所谓“劫火”之余灰,后多指战乱后留下的残迹);劫内(在大难、厄运之中);劫磨(灾难;折磨);劫花(凋谢之花)

    (3) 围棋术语,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

    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陈木南又要输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coerce; dis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p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ap7 [海陆丰腔] giap7 [梅县腔] giap7 [东莞腔] giap7 [客英字典] giap7 [台湾四县腔] 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ab5 [宝安腔] giap7 [陆丰腔] giap7
    ◎ 潮州话:giab1 (kiap)「澄海」gi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三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怯入聲開口三等kĭɐpk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