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压境

dà jūn yā jìng [da jun ya jing]

词语释义

大批军队到达,随时可能会发生战争。

大军压境造句

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新西兰遭“愤怒的小鸟”大军压境拉响防护警报。
南飞一走进大殿便知乎蒙古王的大名,惊得蒙古的太监婢女们仓皇失措,以为是大军压境,蒙古危矣。
美方希望藉大军压境,迫使拉丹觉得有离开藏身之所,另觅避难所以策万全,从而令他的行藏曝光,继而击杀之。
佛山商人首先进行罢市,但在政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佛山商人很快选择了服从。
大军压境,军临城下,番邦军队直抵京城,百万雄师如壮阔的的一片大海,遥遥无际……
强大的机械化部队,携滚滚战云大军压境,攻必克战必胜。
现在的中国真是一边喊着要和平不要战争,一边大军压境,逼他谈判。
大军压境,马鸿逵跑了!隆重的解放银川入城仪式。
一面大军压境一面请安南帮忙以软硬兼施救大兵。
然而宋高宗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
夜汐月望穿秋水,苦等襄阳王爷前来提亲,等来的,却是大翰国五十万大军压境西夏,自己的父亲夜天瑞带病出征,最终战死沙场的噩耗。
以色列大军压境要救被俘士兵外长请安南赖斯帮忙。
以大军压境要救被俘士兵外长请安南赖斯帮忙。
中国大军压境,缅甸反抓北京睾丸???
马率领巨头大军压境云林选情,马英九。
我以为我们曾经歃血为盟,但是大军压境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心里居然在隐隐盼着他投降,原来我只是渴望着有人能和我一起被俘一起受辱甚至一起被活埋,却没想好要不要一起厮杀。

汉字详情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yā,yà [ya]
部首: 206
笔画: 6
五笔: DFYI
五行:
仓颉: MGI
四角: 712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如:压宝

名词

(1) 压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aat3 ngaat3

宋本广韵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