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

fù shù [fu shu]
繁体 複述
注音 ㄈㄨˋ ㄕ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复述 fù shù

1.  把自己说过的或别人说过的话重说一遍。

repeat; retell;

2.  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词语解释

  1. 重述别人或自己已说过的话。

    王西彦 《鱼鬼》:“现在,我把它们一一给你复述出来。” 徐怀中 《西线轶事》:“她讲了一遍,怕有什么不准确,又复述一遍。”

  2. 指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语文教学练习方法之一。

  3. 重复叙述。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前后四本书,在内容上不少重见或复述之处。”

  4. 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引证解释

⒈ 重述别人或自己已说过的话。

王西彦《鱼鬼》:“现在,我把它们一一给你复述出来。”
徐怀中《西线轶事》:“她讲了一遍,怕有什么不准确,又复述一遍。”

⒉ 指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语文教学练习方法之一。

⒊ 重复叙述。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自序》:“前后四本书,在内容上不少重见或复述之处。”

⒋ 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复述的国语词典

重复叙述别人或自己说过的话。

如:「警察要求被害人,再次复述被抢的经过。」

复述的网络释义

复述

  • 复述(rehearsal)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以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 经过复述,学习材料才得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
  • 复述造句

    她将这件事添枝加叶地复述了一遍。
    按这种影响力日益扩大的观点,短期记忆被视为工作记忆,并被定义为一套灵活控制和复述信息的临时记忆储存。
    他把故事情节绘声绘色地复述了一遍。
    他们谈论你,像谈论一个已故的人,你就这样死了,在故事的复述中,在语言的十字架上,你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你就这样死了,手中紧攥着伤口,像攥着一个秘密。
    《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
    例如讲到腹部检查时,她会扮演胃病病人,学生手一压到胃部,她就要装作痛苦的惊声尖叫,还要将患者的症状复述出来。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分析,验证传导性失语复述障碍的联系中断学说。
    但这些纲领性文件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本文中就没有过多的复述。
    如果我们的学术只知道复述前人的老话,陈陈相因,了无新意,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学术也就丧失了生命力,甚至失去了自己存在的资格和价值。
    一个月之前乔伟刚刚跟智业的老板打过一次交道,虽然我没亲眼看到全过程,但只听乔伟的复述就知道这个智业的老板不是什么好玩意。
    重复几次后,小孩很快就能一字不差地复述了。
    跟你的老板谈谈你刚读到的工作策略,向你的朋友复述你读过的有趣的历史故事。
    后来据说胡军被刘嘉玲叫回去房间了,而媒体在复述当晚酒吧内的情形也是极具画面感和八卦精神。
    抱歉有点拖堂了,我们下次会接着这里讲,请去网站,为明天的复述签到。
    按每一小段听,并且领读,然后让一、两个同学复述。
    盖自第一章巧验红色案起,至获水师条约案止,即欲辍笔,不复述最后之一事,诚以提论此事,使余哀怆。
    每次佛图澄讲经结束,都是释道安重新复述一遍,然后再解释。
    这个测试旨在测试有意识注意力,因为测试者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数字,这样才能正确地以倒序复述数字。
    他居然不能把富安教好的判词完整复述下来,洋相百出。
    她告诉我们,那人咀咒她,并用了许多她羞于复述的低俗字眼。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43
    笔画: 9
    五笔: TJ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AHE
    四角: 8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罭》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復也。——《论语》

    (3) 又如:复还(回返)

    (4) 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

    (6) 回归,还原

    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史记·田单列传》

    死者不可复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复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复也。——《论语》

    (7) 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复于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传》

    (8) 又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

    (9) 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10) 又如:复怨(报仇)

    (11) 履行,实践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

    (12) 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

    (13) 免除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免除三人的兵役。)——汉· 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复除(免除徭役);复租(免除赋税);复免(免除徭役)

    (15) 覆盖。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诗·小雅·蓼莪》

    (16) 又如:复土(盖土);复载生成(天复地载,抚育成长。指庇养包容,教育成长);复瓿(比喻著作没有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副词

    (1) 又,再。中断再开始

    不行不可复者。——《管子·牧民》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汉书·艺文志》

    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汉书·贾山传》

    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前行,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复籍;复帐(妓女接待第二个客人);复旦(夜尽复明)

    名词

    (1) 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複,重衣也。从衣,复声。——《说文》

    有里曰複,无里曰襌。——《释名·释衣服》

    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

    (2) 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

    (3) 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

    (4) 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如:复药(指由复方配制的成药)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淮南子·氾论》

    (5) 又如:掏复(掏挖地室)

    形容词

    (1)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2)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

    (4) 重叠

    陶复陶穴。——《诗·大雅·緜》

    (5) 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

    英文翻译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
    shù [shu]
    部首: 306
    笔画: 8
    五笔: SY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ID
    四角: 333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术声。本义:遵循)

    (2) 同本义

    述,循也。——《说文》

    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

    遂述命曰。——《仪礼·少牢礼》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3) 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

    (4) 陈述,记叙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

    小有述职。——《左传·昭公五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 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综述(综合叙述);口述;重述一遍;述知(陈述;告诉);述事(陈述事理);述载(陈述记载);述圣(陈述圣人之道);述历(一一陈述);述而不作(传述先哲的理论,不再自创新意)

    (6) 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7) 又如:述宣(继承和发扬);述修(修治;修明);述附(承袭)

    名词

    (1) 泛指叙述的文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述作(著作);述撰(撰述;著作);述制(记述;著作);述造(著作)

    英文翻译

    narrate, state, exp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t8 sut8 [陆丰腔] sut7 [东莞腔] sut8 [客英字典] shut8 sut8 [梅县腔] shut8 [台湾四县腔] sut8 s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宝安腔] s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食聿入聲合口三等zsjyt/djvitdʑʰĭu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