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于左毂

fù yú zuǒ gǔ [fu yu zuo gu]
繁体 復于左轂
注音 ㄈㄨˋ ㄩˊ ㄗㄨㄛˇ ㄍㄨˇ

词语释义

语本《礼记.杂记上》:"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孔颖达疏:"如,若也;道,路也。谓若诸侯在道路死,则复魄与本国异也。乘车,其所自乘之车也。其复魄,则俱升其所乘车左边毂上而复魄也。此车以南面为正,则左在东也,升车左毂,象在家升屋东荣也。"后因以"复于左毂"谓大官死于旅途。

词语解释

  1. 语本《礼记·杂记上》:“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復如於其国;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大夫士死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 孔颖达 疏:“如,若也;道,路也。谓若诸侯在道路死,则復魄与本国异也。乘车,其所自乘之车也。其復魄,则俱升其所乘车左边轂上而復魄也。此车以南面为正,则左在东也,升车左轂,象在家升屋东荣也。”后因以“復于左轂”谓大官死于旅途。

    唐 权德舆 《司空李揆谥议》:“使受命即路,视险若夷,贞厉尽瘁,復于左轂。”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復于左轂”谓大官死于旅途。

语本《礼记·杂记上》:“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復如於其国;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大夫士死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
孔颖达疏:“如,若也;道,路也。谓若诸侯在道路死,则復魄与本国异也。乘车,其所自乘之车也。其復魄,则俱升其所乘车左边轂上而復魄也。此车以南面为正,则左在东也,升车左轂,象在家升屋东荣也。”
唐权德舆《司空李揆谥议》:“使受命即路,视险若夷,贞厉尽瘁,復于左轂。”

复于左毂的网络释义

复于左毂

  • 复于左毂,唐 权德舆 《司空李揆谥议》:“使受命即路,视险若夷,贞厉尽瘁,复于左毂。”《礼记.杂记上》也有记载。
  •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43
    笔画: 9
    五笔: TJ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AHE
    四角: 8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罭》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復也。——《论语》

    (3) 又如:复还(回返)

    (4) 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

    (6) 回归,还原

    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史记·田单列传》

    死者不可复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复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复也。——《论语》

    (7) 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复于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传》

    (8) 又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

    (9) 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10) 又如:复怨(报仇)

    (11) 履行,实践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

    (12) 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

    (13) 免除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免除三人的兵役。)——汉· 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复除(免除徭役);复租(免除赋税);复免(免除徭役)

    (15) 覆盖。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诗·小雅·蓼莪》

    (16) 又如:复土(盖土);复载生成(天复地载,抚育成长。指庇养包容,教育成长);复瓿(比喻著作没有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副词

    (1) 又,再。中断再开始

    不行不可复者。——《管子·牧民》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汉书·艺文志》

    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汉书·贾山传》

    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前行,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复籍;复帐(妓女接待第二个客人);复旦(夜尽复明)

    名词

    (1) 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複,重衣也。从衣,复声。——《说文》

    有里曰複,无里曰襌。——《释名·释衣服》

    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

    (2) 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

    (3) 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

    (4) 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如:复药(指由复方配制的成药)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淮南子·氾论》

    (5) 又如:掏复(掏挖地室)

    形容词

    (1)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2)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

    (4) 重叠

    陶复陶穴。——《诗·大雅·緜》

    (5) 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

    英文翻译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zuǒ [zuo]
    部首: 311
    笔画: 5
    五笔: DA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M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

    (2) 同本义

    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实左右商王。——《诗·商颂·长发》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

    左右就养无方。——《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泰》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后汉书·殇帝纪》

    (3) 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4) 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5) 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国语》

    名词

    (1) 左手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王风·君子阳阳》

    (2) 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3) 方位名。与“右”相对

    虚左。——《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5)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左天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7) 后多泛指旁边

    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欧阳修文

    (8) 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9)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史记》

    (10) 证据;证人

    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汉书》

    帝愈,召洎问状, 洎引 马周为左。——《新唐书·刘洎传》

    (11) 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12) 御者,赶车的人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郑风·清人》

    (13) 姓

    形容词

    (1) 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2) 与众不同,异于常规 。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3) 错误,荒谬 。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4) 部分或全部不同 。如:意见相左

    (5) 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曹丕《与吴质书》

    (6) 不正,偏邪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增韵》

    (7) 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副词

    (1) 向左

    欲左,左。——《史记·殷纪》

    (2) 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英文翻译

    left; east; unorthodox, improp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3 [海陆丰腔] zo3 [梅县腔] zo3 [宝安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东莞腔] zo3 [台湾四县腔] zo3 [沙头角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三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臧可上聲開口一等cax/zaatsɑ
    gū,gǔ [gu,gu]
    部首: 433
    笔画: 13
    五笔: FPLC
    五行:
    仓颉: GQHNE
    四角: 47547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车 。本义: 车轮中心的圆木, 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 中有圆孔, 可以插轴)

    (2) 同本义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又如: 轮毂; 绾毂; 毂击肩摩(并行的车子车毂相触击,行人的肩膀相摩擦。形容行人车马川流不息); 毂下(车下)。又作象声词。如:毂毂(摇动或滚动的声音)

    (4) 泛指车

    转毂百数(百数:指数量多)。——《汉书》

    (5) 另见

    英文翻译

    hub of wheel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