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鼓舞

bèi shòu gǔ wǔ [bei shou gu wu]

词语释义

特别鼓励人,受到的鼓舞很大。

备受鼓舞造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新燃烧起斗志的布逢满怀信心,备受鼓舞。
对于我个人的首部改编小说,我并没有过多想法,即使只有几千册的销量,也会让备受鼓舞。
李屹说,我们为思想理论教育战线涌现出方永刚这样的先进典型备受鼓舞。
今年,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突出表现尤其让我们备受鼓舞。
野力臂力过人,一条铁矛上下翻飞如入无人之境,羌人勇士们无不备受鼓舞,追随在两人之后奋勇杀敌。
即使作为一个蒙台梭利的追随者,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受教,也让我备受鼓舞。
在场众人听到他的话,无不备受鼓舞。
期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我国驻日使馆工作人员在我们被关押的第二天就与我们见了面,还给我们送来了御寒的衣服,使我们精神上备受鼓舞。
看着眼前这个亲手炼制的成功品,楚墨暗松一口气,备受鼓舞,紧接着又开始炼制着一下个药剂来。
少年闻听备受鼓舞“属下已在许都潜伏一年有余,他日主公拿下许都,末将便可重归主公帐下效力!”。

汉字详情

bèi [bei]
部首: 343
笔画: 8
五笔: T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EW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備( 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疲乏;困顿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动词

(1) 准备;预备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名词

(1) 设备;设施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副词

全部;完全;尽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prepare, ready, perfect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shòu [sho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EPC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BE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receive, accept, get; bear,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殖酉上聲開口三等ʑĭəuzjux/zjov
[gu]
部首: 1301
笔画: 13
五笔: FKU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TJE
四角: 4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动词

(1) 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如:鼓风

英文翻译

drum; beat, top, strike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沙头角腔]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陆丰腔] shi6 gu3 [东莞腔] gu3 [梅县腔] gu3 ku1 [宝安腔] g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ukox/kuu
[wu]
部首: 337
笔画: 14
五笔: RL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TNIQ
四角: 80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