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饰

zēng shì [ zeng shi]
繁体 增飾
注音 ㄗㄥ ㄕˋ

词语释义

1.增补修饰。

词语解释

  1. 增补修饰。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宪度增饰,日曜月明。”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臺卑囿小,无所增饰。” 元 黄溍 《辩证》:“疑《大戴》所记,出於 秦 汉 以后之所增饰。”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彼儒者亲承 孔子 学以授其徒,言亦约耳,乌知后人增饰若是之多也哉。” 何其芳 《试看天地翻覆》:“或者并不是完全忠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面貌描写,而是根据人们的幻想去作一些大胆的夸张,增饰,改变。”

引证解释

⒈ 增补修饰。

三国魏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日曜月明。”
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臺卑囿小,无所增饰。”
元黄溍《辩证》:“疑《大戴》所记,出於秦汉以后之所增饰。”
清姚鼐《<左传补注>序》:“彼儒者亲承孔子学以授其徒,言亦约耳,乌知后人增饰若是之多也哉。”
何其芳《试看天地翻覆》:“或者并不是完全忠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面貌描写,而是根据人们的幻想去作一些大胆的夸张,增饰,改变。”

增饰造句

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
位至相国,所居未尝增饰,才庇风雨。
记得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中提出疑问“长生殿七夕私誓为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
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
自从这项建筑输入之后,增饰我们风景的美观真不少。
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清入中原后无不增饰描绘清太祖、清太宗“梦一中原”。
设计上可以增饰绣花,搭配全身服装,甜美而高雅。
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

汉字详情

zēng [zeng]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FU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CWA
四角: 4816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2) 同本义

增,益也。——《说文》

增,加也。——《广雅·释诂一》

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荀子·法行》

残高增下。——《淮南子·本经》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增脚气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增损。——蔡元培《图画》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增年(加寿;年龄增加);增增(众多的样子);增奉(增加俸禄);增拓(增加,扩充);增息(谓增多人丁);增累(增加,累积);增损(增加或减少);增广(增加,扩大);增置(增添,添设);增防(增强防守)

(4) 通“憎”。厌恶

帝式是增。——《墨子·非命下》。毕沅云:“增、憎字通。”

不惧季氏增邑不隐讳之害,独畏答 懿子极言之罪,何哉?——《论衡》

(5) 扩大

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夸大,夸张

患言事增其实。——王充《论衡》

副词

(1) 高

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班固《汉书》

(2) 更加 。如:增伤(更加悲伤);增欷(更加悲伤)

英文翻译

increase, add to, au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en5 zen1 [海陆丰腔] zen1 zen5 [客英字典] zen1 [东莞腔] zen1 [客语拼音字汇] zen1 [宝安腔] zen1 [沙头角腔] zien1 [陆丰腔] zen1 [台湾四县腔] zen1 z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作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cong/zongtsəŋ
shì [shi]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TH
五行:
吉凶:
仓颉: NVOLB
四角: 28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英文翻译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