墐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用泥涂抹。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治廪繫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山木行翦伐,江泥宜墐涂。”
粘土。
《礼记·内则》“涂之以谨涂” 汉 郑玄 注:“谨当为墐,声之误也。墐涂,涂有穰草也。” 宋 苏轼 《留别廉守》诗:“编萑以苴猪,墐涂以涂之。”
引证解释
⒈ 用泥涂抹。
引《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治廪繫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
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山木行翦伐,江泥宜墐涂。”
⒉ 粘土。
引《礼记·内则》“涂之以谨涂” 汉郑玄注:“谨当为墐,声之误也。墐涂,涂有穰草也。”
宋苏轼《留别廉守》诗:“编萑以苴猪,墐涂以涂之。”
墐涂的网络释义
墐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泥涂塞
墐,涂也。从土,堇声。——《说文》
皆墐其户。——《礼记·月令》
塞向墐户。——《诗·幽风·七月》
(2) 又如:墐涂(用泥涂抹);墐户(涂塞门窗孔隙);墐灶(修砌炉灶)
(3) 通“殣”。掩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诗·小雅·小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3 [梅县腔] giun3 [台湾四县腔] giun3 [客英字典] giun3 [客语拼音字汇] gi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