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其声。本义:墙基)
(2) 同本义
基,墙始也。——《说文》
度幽宅兆基。——《仪礼·士丧礼》
止基迺理?——《诗·大雅·公刘》
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齐民要术·园篱》
(3) 又如:基扃(城阙);基趾(凡墙脚、城脚居下承上的,都叫基趾。又指基础、基业);基墟(旧基址)
(4) 泛指一切建筑物的根脚
高者必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
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晋书·石季龙载记》
(5) 又如:基阶(阶基);基雉(宫室与城垣的基础);基筑(建筑物的基础);基构(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
(6) 基础;事业的根本
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7) 又如:基兆(根本;基础);基原(根源);基图(基绪,基业。作为根基的事业)
(8) 基团 。作为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组成部分的稳定原子团。如:氢基;氨基;偶氮基;自由基
(9) 原油中占优势的物质,或在精制油中余留的残渣 。如:混合基原油
(10) 通“賫”。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
流化八基,迁荡阴令。——《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基月有成。——《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恩洽化布,未基有成。——《汉·高阳令杨著碑》
于诗三基。——《后汉书·郎传》
动词
奠定基础;创建
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
形容词
根本 。如:基数;基体;基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东莞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陆丰腔]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姬 | 居之 | 見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ki/ki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2)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动词
(1) 依靠;凭借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词
(1) 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形容词
(1) 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1) 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东莞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宝安腔] jin1 [沙头角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qjin/in | ʔĭĕn |
详细解释
zhuǎn
动词
(1)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2)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转,运也。——《说文》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3)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4) 回还,转动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唐· 李颀《别梁锽》
(5) 又如:转盼(转动眼珠);转眄(转动眼珠);转规(像圆规旋转一样,比喻一往无阻);转侧(在床上转动身体)
(6) 指情况的变化、改变
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商君书·立本》。高亨注译:“万转,万变。指风俗多变化,有好有坏。”
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唐· 裴度《中书即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晏传》
(7) 又如:转靶子(改变主意);转角头(转弯处);转日回天(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8) 转移,辗转
转送其家。——《汉书·高帝纪上》
浊之则郁而无转。——《淮南子·泛论》
转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转而缘南晦。——汉· 贾谊《论积贮疏》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9) 丢弃
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淮南子》
(10) 又如:转尸(人死而不能葬,尸体弃于沟中);转死(弃尸);转尸沟壑(弃尸于山沟水渠)
(11) 迁官转任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世说新语·方正》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 汉中太守。——《晋书》
(12) 又如: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13) 掉转;转向
东亭转卧向壁。——《世说新语·品藻》
转头向户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童自转。——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宋书·蔡廓传》
若夫转身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韩非子·说疑》
转视积薪后。——《聊斋志异·狼三则》
(14) 又如:转步(改变走向);转舵(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比喻转变方向)
(15) 移动;迁徙
盤石无转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转入石门。——《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16) 又如:转手(移动手臂);转居(移居)
(17) 离去,离开
衙门无事,相公且转厅。——马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
(18) 摇动;飘荡
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
四角龙子帆,婀娜随风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9) 又如:转蓬身(比喻到处飘泊的人);转磷(飘忽不定的磷火);转烛(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转萍(比喻飘泊不定)
(20) 避
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管子》
(21) 缠绕
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
(22) 又如:转踅(回旋缠绕)
(23) 卖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儒林外史》
(24) 又如:转物(买卖货物);转肩(一种不正当的买卖。高价赊入,低价卖出);转货(做买卖);转卖(把买进的东西再卖出去)
(25) 诵 ;念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段成式《酉阳杂俎》
三藏转咒,震舌呼祝。——《太平广记》引《宣室志》
(26) 又如:转经(诵经);转读(诵读佛经)
(27) 曲折,盘曲
千岩万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 量词。等于说“次”。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29) 另见
zhuàn
动词
(1) 旋转;打转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下者飘转。——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转丸(转动的弹丸。比喻升降沉浮不定);转灯(走马灯);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3) 绕过
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老残游记》
(4) 迷路或迷失方向 。如:晕头转向
(5) 转悠
公园关了门,只好去转文殊院。——《大波》
(6) 通“啭”。鸟鸣,蝉鸣
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量词
(1) 旋转的一整圈 。如:每分钟3600转
(2) 次;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 又
一天哭三回,三天哭九转,铁石的心也变软。——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4) 又如:下转(下次;下一回)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 同本义
染,以缯为色也。——《说文》
掌染草。——《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3) 又如:染博士(染色的工匠);染服(僧侣所穿的缁衣。因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户(操染色业的人家);染茜(染成大红色);染采(将织物染成彩色);染事(染色的事务);染网(用牲畜血等染网);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4) 传染,感染
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染疾(患病);染渍(感染,传染);染惹(感染,沾上);染恙(染病,传染);染薰(沾染香气);染上了流感
(6) 渲染 。如:染写(渲染描绘);染渲(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画面);染画(绘画);染削(润色削减);染翰(以笔蘸墨);染毫(濡墨挥笔)
(7) 熏染;影响
舜染于 许由、 伯阳。——《吕氏春秋·当染》
渐染砥砺,几乎道真。——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
(8) 又如:染尚(濡染崇尚);染化(薰陶教化);染神乱志(思想受到迷惑扰乱);染风习俗(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染丝之变(比喻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染惑(外物的影响和迷惑);染上不良习惯;染习(习染)
(9) 污染,沾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10) 又如:染染手儿(沾点光);染戕(血染戈矛);染洁(操行受到污染);染痘
(11) 落笔 。如:染毫(染翰。沾笔书写)
(12) 连累;牵连 。如:染逮(沾污连累);染涉(参与,涉足);染累(染逮。牵连,连累);染惹(沾染;牵扯)
名词
豆豉酱
于是具染而已。——《吕氏春秋》。高诱注:“染,豉酱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m5 [宝安腔] ngiam3 [东莞腔] ngiam3 [海陆丰腔] ngiam6 [客英字典] ngiam3 ngiam5 [陆丰腔] gniam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4 [台湾四县腔] ngi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冉 | 而琰 | 日 | 鹽A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nʑĭɛm | njemx/re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