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厚载物

kūn hòu zài wù [kun hou zai wu]

词语释义

意即大地宽厚而能载万物

汉字详情

kūn [kun]
部首: 334
笔画: 8
五笔: FJ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GLWL
四角: 45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2)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3)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4) 《易》卦名

(5)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6)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坤乾(古书名。阴阳之书)

(7) 六十四卦之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象》

形容词

(1) 后用为女性或女方的代称 。如:坤表(女表);坤鞋(女鞋);坤旦(评剧中女伶串演旦角,叫坤旦;男子串演旦角,叫乾旦);坤宅(旧时联姻,称女家为坤宅,男家为乾宅)

(2) 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为坤 。如:坤垠(西南边陲);坤隅(西南方);坤维(指西南方)

英文翻译

earth; feminine, female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n1 [梅县腔] kun1 [陆丰腔] kun1 [客英字典] kwun1 [宝安腔] kun1 [客语拼音字汇] kun1 [东莞腔] kun1 [沙头角腔] kun1 [海陆丰腔] k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昆平聲合口一等khuon/quonkʰuən
hòu [hou]
部首: 206
笔画: 9
五笔: DJB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AND
四角: 712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厂( 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2) 同本义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如:酒味很厚

名词

(1) 厚度 。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动词

(1) 优待;推崇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英文翻译

thick; substantial; greatly

方言集汇

◎ 粤语:hau5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pun1) [客英字典] heu5 [台湾四县腔] heu5 (pun1) [客语拼音字汇] heu1 [东莞腔] heu3 [沙头角腔] heu5 [宝安腔] hiu3 [陆丰腔] heu3
◎ 潮州话:g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口上聲開口一等ghux/hovɣəu
zǎi,zài [zai]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FALK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IKQ
四角: 43550

详细解释

zǎi

名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动词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zài

动词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名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1) 又,且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量词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英文翻译

load; carry; transport, convey

方言集汇

◎ 粤语:zoi2 zoi3
◎ 潮州话:zai3 zai2

宋本广韵

[w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QPHH
四角: 2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