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饱满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名词
(1) 坚固的东西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如:攻坚
动词
加固,使坚固 。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副词
坚持;固执 。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1 gien1
宋本广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束 | 書玉 | 書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ɕĭwok | sjyuk/sj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