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渝

jiān chí bù yú [ jian chi bu yu]
繁体 堅持不渝
注音 ㄐ一ㄢ ㄔˊ ㄅㄨˋ ㄩ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词语解释

成语辨析

见“坚持不懈”(475页)。

成语用法

坚持不渝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坚守诺言不改变。

坚持不渝的网络释义

坚持不渝

  • 坚持不渝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ān chí bù yú,基本意思是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不放弃初衷不转移自己当初的志向和想法。
  • 坚持不渝造句

    马克思热爱数学,几十年坚持不渝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数学,留下了近千页的数学手稿。
    我们对以下颠扑不破的真理坚持不渝,即所有的人都是生之平等的,他们被赋予了与生而来不可分离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中国人民坚持不渝地支持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正义斗争。
    这是件困难的工作,但如你坚持不渝,最后是能成功的。
    中国人民将坚持不渝地支持世界上被压迫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斗争。

    汉字详情

    jiān [jia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J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EG
    四角: 2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饱满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名词

    (1) 坚固的东西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如:攻坚

    动词

    加固,使坚固 。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副词

    坚持;固执 。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英文翻译

    hard, strong, firm; reso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1 gien1

    宋本广韵

    chí [c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GDI
    四角: 5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英文翻译

    sustain, support; hold, grasp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2 ch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客英字典] ch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2 [海陆丰腔] chi2 [沙头角腔] c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y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OMN
    四角: 38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俞声。本义: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

    (2) 同本义

    渝,变污也。——《说文》

    渝盟,无享国。——《左传·桓公元年》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明誓固在,不可渝也。——《宋史》

    (3) 又如:渝涅(由白变黑。比喻更改初衷);渝移(变易);渝节(变节);渝变(变更,变化)

    (4) 引申为违背 。如:渝言(食言,背弃前言);渝约(违约,失约);渝盟(背叛盟约)

    (5) 泛滥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

    (6) 又如:渝溢(盈溢)

    (7) 通“输” (shū)。通达

    弗震弗渝。——《国语·周语上》

    渝食于野。——《墨子·非乐上》

    其以先后智渝者也。——《管子·侈靡》

    英文翻译

    change; chongq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4
    ◎ 潮州话:而污5(如)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ĭujyo/ju